预防早产 让宝宝足月娩出

2008-10-16 《婴儿母亲》  | 早产 预防 足月 

  Part2 早产的征兆和预防

  降低早产风险,预防重于治疗

  正如同所有的疾病一样,预防重于治疗,若能在有早产前兆即做好防护,给予适当照护,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减少日后母亲照护早产儿的辛劳和庞大的医疗支出。

  然而现代社会大多是双薪家庭,有不少职业妇女在经济压力及生涯规划等因素的考虑下,轻忽了产检医护人员的警告。以下两个案例,很明显的都是早产的高危险群。

  早产案例一

  芳芳是一位整天站立的发型设计师。她与先生阿祥在婚前因为未做好避孕措施,曾拿过3个小孩;婚后又因为经济因素,两人迟迟不敢生育下一代。一直到5个月前,芳芳发现自己的月经未来,到妇产科检查发现确定怀孕,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又害怕若这一胎不要,以后再难怀上小孩,才决定将这一胎留下。为了多存些钱,芳芳常常挺着肚子超时工作。往往在加班时,她会觉得肚子硬得跟石头一样,之后就常觉得小孩子不太爱动;上洗手间的时候,发现下体的分泌物也变多了,还带有一点血丝;就算下班回家躺在床上,她也会觉得腰酸得快断掉似的,怎么躺都不对劲,芳芳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早产案例二

  晓琪因为期货业务繁忙,常常没时间上厕所,养成她憋尿的坏习惯。她与丈夫结婚多年,婆婆常常在询问怎么一直没有“好消息”,很担心。于是他们到不孕症中心检查。晓琪接受医生建议吃排卵药,最后怀了三胞胎。因为已经是高龄产妇,她心里打算就生这么一次就好了。想不到,除了怀多胞胎辛苦外(肚子大得比吹气球还快、体重过重、走几步路就会喘),产检时护士还发现她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医生建议她转高危险妊娠科看诊,并警告她若无法休息改善,严重时回要她住院安胎。晓琪觉得压力很大、很不安,经过内心的挣扎,隔天她还是继续到公司帮顾客看盘操作。

  早产的高危险群,要注意

  1 怀孕时年龄小于18岁;

  2 怀孕时年龄大于40岁;

  3 未婚怀孕;

  4 孕前体重过轻(一般是指BMI小于18.5);

  5 怀孕时体重超过80公斤;

  6 怀孕间隔太密(一般是指产后半年内又怀孕);

  7 曾发生过早产、早发阵痛、妊娠早期或中期流产;

  8 曾罹患肾盂肾炎;

  9 曾有“子宫颈闭锁不全”的现象;

  10 曾有不良的产科病史。

  多点警觉,预防早产

  认识早产的早期征兆

  预防早产最重要的方法便是认识早产的早期征兆,包括:

  1 子宫收缩次数增加

  每小时有5~6次以上,即每10分钟有1次以上的子宫收缩,收缩较厉害时会腹痛(“真阵痛”与“假阵痛”的区别方法见表一)。如不及时就医,子宫颈将会变薄、扩张而导致早产分娩。

  2 腹部频繁出现紧绷感(像石头或球一样硬硬的)。

  3 出现像月经来时的腹痛及肿胀。

  4 阴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样液体(可能是破水,少量渗出或像小瀑布般一下就流出)。

  5 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带有血丝(又称“落红”,36周前需特别注意)。

  6 出血。

  7 强烈便意感、腹泻或肠绞痛增加。

  8 下腹部有下坠感或阴道有压迫感。

  9 持续性的下背酸痛或腰酸(休息已无法改善)。

  *怀孕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早产征象,万一发生上述任何状况,必须立即与妇产科医生联系,或立即就医。

  表一 “真阵痛”与“假阵痛”的区别方法

  真阵痛        假阵痛

  子宫收缩频率     规则        不规则

  子宫收缩       强度        渐强不变或变弱

  子宫收缩间隔时间   渐渐变短      维持长间隔

  阵痛位置       整个子宫的位置   子宫下段

  子宫颈        变薄渐张开     不变

  不舒服感       休息或镇定剂无用  休息、镇定剂有效

  早产的预防

  在妊娠28周后准妈妈们应不做不利于宝宝的事情,以避免早产的发生。

  1 孕期应加强营养避免精神创伤,不吸烟、不饮酒、避免被动吸烟。

  2 妊娠晚期绝对禁止性生活。因为精液中的前列腺素经阴道吸收后,会促进子宫收缩。

  3 一旦出现早产迹象,应马上卧床休息并且取左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供血量。有条件的准妈妈应住院保胎。

  4 积极治疗急慢性疾病。

  此外,维持理想体重、减轻压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先治好原有的疾病再怀孕等也都是预防早产的要点。

  Tips

  预防早产的生活习惯

  虽然没有完全可以预防早产的方法,但是,倘若准妈妈劳累过度,也有可能发生早产,因此,平时要多注意休息。

  1 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 放松心情,不要有压力。

  3 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孕期从事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子宫收缩,当身体状态不佳时,应适当地休息。不过,准妈妈操和产妇操等轻微的运动可以使心情舒畅又可以增进体力,应该持之以恒。

  4 腹部疼痛时,应卧床休息。

  5 不要吃过咸的食物,以免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

  6 考虑到胎儿和准妈妈的健康,应均匀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

  7 不要从事会压迫到腹部的劳动,不要提重物。

  8 经常清洁外阴,防止阴道感染。

  9 出现忧郁症的症状时,及时向医生咨询。

  发现早产征兆之后的处置措施

  唯有通过正确的知识与主动的观察,才能早期发现早产的征兆,然后进行以下的早期防范与治疗措施:

  1 一旦发现产兆,先放松心情(如深呼吸、听音乐)、卧床观察与休息(最好左侧卧)、补充水分或其他液体(帮助循环),或打电话到医疗院所询问。

  2 若有落红及破水现象,应立刻就医。

  3 若使用以上方法经过半小时都无法改善的话,应立刻到附近设有“新生儿加护病房”的医院就诊(因为若早产儿出生后再转院,恐怕会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以便及早提供最完善的检查、确定治疗方向及必要的处理(例如强迫安静卧床安胎或适当的物理缝合、化学药物的治疗等),以缓解早产的危机。

  * 身为准父母,应该有关心与警觉心,才能减少让宝宝早产状况的发生。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可以大意!只要能够在多一点用心,将能大大减少将来对小孩感到抱歉或遗憾的机会。

  * 另外,何时出生对宝宝而言是最佳时机,医生会根据胎儿的状况来做判断。若准妈妈或家属因某些因素(如看好吉日良辰)而要求强硬安胎,反而会增加胎死腹中的机会!

  早产的基本护理

  1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的致病因素,采取预防的措施,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怀孕14~16周或更早些的时间做宫颈内口缝合术。

  2 注意休息

  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防止自发性子宫收缩,从而预防或减少早产的发生。

  3 注意身心健康

  尽量避免精神创伤、禁止性生活,预防感染。

  4 加强营养

  忌食辛辣香燥食物,建议食疗方为山药固胎粥:生山药90克,续断、杜仲、苎麻根各15克,糯米250克。将续断、杜仲、苎麻根用布包盛装,生山药加糯米煮粥,药袋放入同煮,粥煮好后取出药包。温服。每日分2次服用。

  Part3 安胎与治疗

  住院安胎的注意事项

  因为社会环境以及生活压力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孕期女性在怀孕后都能在家休养,相当多比例的准妈妈仍需负担家庭与工作的压力,在多种不良情况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变成早产的高危险群。由此,“安胎”一事,就变得相当重要。

  安胎案例一

  自小芬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专心于自己的工作,直到35岁才找到另一半完成终身大事。

  小芬很喜欢小孩,经过3年的努力,还去医院看了妇产科的不孕门诊,终于成功怀上宝宝,自己和老公兴奋欣喜之余,自己的爸妈和公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孰料,怀孕到第19周时,小芬忽然发现阴道有一阵一阵的水流出来,不由得着急起来,打电话告诉妈妈,妈妈要她快点到医院检查。而此时,她的老公远在英国出差,也帮不上忙。小芬匆匆交代了工作后,就火速赶至医院,医生告诉她要住院安胎,这真是晴天霹雳!

  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小芬的脑海中:我可不可以回家拿几样生活的必需品?明天会议要用的数据都还在计算机里,谁可以帮我完成呢?先生在国外,现在住院谁可以帮我呢?我会不会住很久?宝宝才19周就破水会不会有影响?安胎安得住吗?要是安不住怎么办?这些事让一向独立自主的小芬也突然脑中一片混乱,不知如何是好……

  住院安胎案例

  温女士,怀第一胎时于18周流产,第二胎因“子宫颈闭锁不全”作缝合手术后,未听医嘱住院安胎,直到破水之后才入院安胎生产,孩子出生体重686克。

  张女士怀孕2次,皆在10周时自然流产,于是经过努力又怀上了第3胎,于第21周就住院安胎约2个月,孩子出生体重2920克。

  孙女士,总共住院安胎了108天,她在怀孕21周时住院到37周,产下2200及2000克的双胞胎宝宝。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预防早产 让宝宝足月娩出》摘要:产儿的辛劳和庞大的医疗支出。然而现代社会大多是双薪家庭,有不少职业妇女在经济压力及生涯规划等因素的考虑下,轻忽了产检医护人员的警告。以下两个案例,很明显的都是早产的高危险群。早产案例一芳芳是一位整天站...
相关文章早产儿预防接种有差异接种 早产儿有别正常儿
早产儿如何接种疫苗?早产儿 免疫接种有策略
怀孕期间 适合孕妈咪的运动大盘点
孕期不偷懒 准妈妈运动胎教好处多
孕期常见疾病有哪些 如何应对这些疾病
瘢痕妊娠的危害 胎盘低置容易流产吗
前置胎盘如何治疗 前置胎盘的危害
前置胎盘是什么意思 前置胎盘的病因
什么是剖宫产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的原因
流产手术怎么做 流产多少天合适
意外流产的原因 预防意外流产
先兆流产不能吃什么 先兆流产怎么保胎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