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实践中学阅读,提出问题学语文(2)

2008-10-18  |  

  第二个层次,读通课文,认会生字。

  先指着课文听录音,注意不认识字的字音。然后,同桌互读课文,把不认得的字读一读。接着,学生读自己生字卡片上的字,读老师出示的生字卡片上的字并组词,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全班同学都站起来认读了生字,组了词,学生读错的字,也都及时纠正。最后,由四个同学分别读自己想读的段落。这个过程中,重点是认字,但是学生的读书也是进一步感知内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充分利用汉字的意会性特点,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认字已经不是单纯的为认字而认字,而是一边认字一边接受着课文和汉字丰富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对字的音、形、义的整体把握。在这里,韩老师把读的要求定位在“读通”,就是正确流利地读。由于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已初步读了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在第一个层次中多次读了课文,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了字,再加上韩老师注意到渗透性识字,不限制学生只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所以最后从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来看,要求是达到了。

  第三个层次,质疑提问,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朗读自己想读的段落时,全班有许多同学都要求让自己读。四位同学读完了,更多的同学举手要求让自己读。于是韩老师让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都想一想:“你提出哪些问题?”齐读后,一个个问题提出来了,不乏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地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还一边思考着问题,甚至迫不及待地回答了出来。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读了进去,不少人和故事中的人物心灵相通了,做到了和文本对话。这种境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韩老师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把读书引向深入。她贴出放大了的插图,问学生:“为什么珍妮拿到了可爱的娃娃,反而不快乐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再推举代表汇报。代表们的汇报发言富有个性,是小组里同学之间,学生和文本对话的结果。交流汇报又是在全班范围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心惊肉跳”的意思,明白了珍妮为什么觉得人们都盯着她,她为什么不敢回家,更认识到她其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自己不应该拿工艺馆里可爱的娃娃。这种交流和对话不仅仅培养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思想的启迪,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这种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充满了人文精神,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