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具操作问题(4)

2008-10-18  |  

  儿童心理的发展可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 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但是儿童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思维并不排斥、也完全不能替代 前面形成的几种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还是直觉动作思维,都应得到发展 ,而且它们是在密切的互相作用中发展的。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各个细节进行充分的全 面的感知并形成表象,而形象思维的丰富性、条理性将直接影响概念的充实性和准确性。可以说,学具操作使 直观的和抽象的思维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三、学具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操作材料的选择。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 料的标准,是要看学生与操作材料建立的活动和构成教学过程本质的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操作活动 是否有利于促进认识活动,如果这两种活动之间没有联系,那么直观材料也就是无益的,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分 散注意力和妨碍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 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像我国许多学校采用的计数器,就是一种半具体半抽象的很好的学具。国外的奎逊纳彩色 棒是一些长度不等的木条(长度从1厘米到10厘米不等,横截面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分 别代表从1到10这10个数字。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认数、计数,进行整数四则计算,还可以认识分数,进行分数 的四则计算,以及学习有关数的整除方面的知识。

  2.要明确学具操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用学具操作有其不同的作用。在学习某些数学知识前 进行的学具操作,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理解知识作好准备。如齿轮问题,学习前让每个学生 对一组相互咬合的齿轮进行转动,转动中学生会发现大齿轮转得慢,小齿轮转得快,转动的快慢与齿数有关。 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所转的总齿数一定,齿数与转数存在着 反比例关系”这一知识提供了具体的感性经验。在学习某些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具操作的目的是揭示概念 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或抽象概括出新的规律。如学习“圆周率”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是 让学生准备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形纸片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通过学生的量、剪、拼、折等实践活动,边操 作边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巩固和复习时进行学具操作,目的是深化所学的知识 ,弄清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学习了“比多”、“比少”应用题后,往往会形成“比多”就加,“比少”就 减的错误认识。可以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这样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加以区别,加深理解。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