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要遵循教学规律(6)

2008-10-18  |  

  二、训练,不是繁琐的练习

  “训练”,含有“训与练”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练就是“练”。只有把教师的“训”与学生认真的语文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训练。

  “训练”,不是繁琐的讲解,也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题海战术。在老课程中出现的繁琐的讲解,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弊端不是倡导“训练”之过。从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大家到一线优秀教师如霍懋征、李吉林等人的论述中,找不到“训练是繁琐的讲解”“是死记硬背”,“训练是题海战术”等说法的蛛丝马迹。

  先说“练”。叶圣陶说“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的东西变成自已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

  吕淑湘非常重视练和怎样练,他认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须多练习才能提高”,怎么练?他的意见是,要有“用词、造句的基本练习”,也不能忽视“阅读的综合练习”,“逻辑思维的训练要包括在内”,他极力反对“着重试验学生是否把念过的东西记住了”的练习,倡导那些试验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练习。

  张志公更是主张,要“扎扎实实把语文训练这一环节抓住”,同时告诫说“凡事总要做得恰当,不要做过头。更总要的是,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而不是从别的什么出发。”

  就在语文教学大讨论的前夕(1996年),李吉林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训练替代分析”,强调训练要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教育”和“发展”的目标,明确反对以应付考试为目标的单项训练。

  20世纪90年代末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中,有识之士因对“训练”不当导致的种种弊端不满而对训练提出责难,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有助于纠正失误。但是,假如因为“训练”有过实践层面上的失误就对“训练”加以全盘否定,那是不可取的。在新课标中,虽然少提“训练”字眼,但“训练”精神却一以贯之。新课标中的“语文实践”,“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五个板块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也是在要求“练”,如,就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来说,“识字与写字”要求中的“认识”“掌握”“养成”“学会”,哪个离开练?“阅读”要求中的“学习”“阅读”“诵读”“积累”等,和“练”又何等的密切相关;“写作”要求中的“写”、“运用”,“口语交际”中的“养成”“复述”“讲述”“发表”,“综合性学习”要求中的“表达”等,和”练“的联系又是多么的紧密。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