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课题 不同的风采(2)

2008-10-18  |  

  师: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与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索。

  (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和填写内角度数的记录表)

  骆荣华老师的设计又有所不同:

  (课件演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分别向下和向上移动,形成三个底边相同,高线不同的三角形,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出了其变化后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仔细看屏幕 ,观察其变化,看你能发现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相同的。

  生:我发现那个顶点往下移时,下面那两个角变小了,而上面那个角变大了。

  生:我发现那个顶点往上移时,上面那个角变小了,而下面那两个角变大了。

  生:我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因为一个角变大时,另两个变小;而一个角变小了,下面那两个角变大了。

  师:说得真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和填写内角度数的记录表)

  三个案例都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认识入手,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激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案例一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剪不出两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三角形,深刻认识到,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和不能等于(或大于)180度,进而引出需要探究的课题。可以说此种导入法将动手和动脑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案例二将估计合理引入,然后精确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再估计把一个三角形分为两个小三角形后,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顺理成章”地认为是90度。未等测量,有的同学就发现了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而当学生精确测量后,对结果感到“不可思议”,激发起了探索的热情。在随后的探究中,有学生追根求源,还说出了这样的话:“和大三角形相比,小三角形一个角没变,一个角变小了,一个角剪掉了,增加了一个角。增加的这个角的度数,等于剪掉角的度数加上变小角剪掉的度数。”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案例三课件的设计简单而形象,学生的猜想真实而合理。教师不是为学生架设了一条单向的思维管线,简单的让学生量出三个角的度数,求出内角和,而是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肯定活跃而敏锐。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