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程改革和研究性学习(二)(2)

2008-10-18  |  

  二、课程弹性与选择性的增强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对规格的需求,课程的选择性是十分必要的。上海的新一轮课控改革,在增强课程选择性方面,主要通过三个措施来实现。一是增加课程结构中可选择的比例,二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可自主性,三是加强学校课程,将可选择范围扩展到科目内容、程度要求、学习领域、修习时限等。

  前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可选择性上,只在很小的范围和课时内可供选择,主要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来体现,但实际实施时所占比例很小,这一轮新的课程改革通过分领域设置拓展型课程增大了可选择性,并通过新设立的探究型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当代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图是二次课程改革对结构中可选择部分安排的比例比较。

  教学计划实施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结构的弹性处理策略上。新的课程结构只对开设学科(科目)的总教学时间作规定,对开设的年级作建议,供学校选择的分学段的课程与课时安排,只以"指导方案"的形式作说明,而具体实施都由学校自主决定,这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给学校将课程有形化、将课程方案变为可操作的课程实施计划增加了难度。

  在前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中有相当部分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主要是指所设置的自主性选修课程,这次在拓展型课程中分领域给以较大扩展,而研究(探究)型课程也同样是属于由学校自行开发与实施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加强,顺应了客观存在的很大的校际差异,也为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搭建了很好的舞台。

  三、课程的综合性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课程的综合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国际趋势。面向新世纪的课程要克服学科的封闭性,降低学科难度,加强各学科教学体系的调整,以实现内容的重新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学科之间的全面综合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该指出,课程结构扩大了弹性,能使不同学校结合实际而编制成不同的课程实施计划,这是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学校在具体编制课程实施计划时,可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师资队伍的结构实际、学校的办学方向与特色,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出发,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的整合。在进行课程整合时,总体上,要求从社会与学科的发展考虑,构建新的跨学科课程,诸如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知识论与方法论、金融、消费等方面的内容等,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上海新一轮课程改革注意了这样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