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乌申娜幼儿数概念

2008-10-21  | 格勒 列宁格勒 学前 

  理论列乌申娜(l898-1984),苏联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2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学前教育学院。后任列宁格勒A.H.赫尔岑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学前幼儿智力的发展,先学前期和学前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学前幼儿计数技能的形成。主要著作有《学前教育学》(合著)、《幼儿园的计算教学》《幼儿园的计算作业》、《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等。列乌申娜的数概念理论主要体现在她关于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幼儿的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数概念的形成 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多样的活动和现实生活。列乌申娜认为幼儿个性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基础数概念的源泉是周围的客观现实,从小儿童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中、在和成年人的交往中以及在成年人领导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着这个现实,并开始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最先形成对集合中元素的模糊的感知或含糊的数量概念;而后发展起关于统一整体的集合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对集合比较的兴趣和更为准确地确定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兴趣;以后儿童就能够掌握计数的技巧和数的概念了。感知觉的作用 列乌申娜非常强调感知觉,庄儿童数概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感觉过程是儿童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质量与数量特征的基础,因此,感觉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和数学发展的感性基础。儿童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物体的质量和特性的。他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手触摸和探察它的形状和材料。这种研究物体的考察活动叫做知觉活动,很多知觉活动的事实证明,感觉过程是最初的数学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在知觉活动中,进行着形状、大小和数量关系的比较,并把这些与过去的经验进行对比。因此,组织儿童积累经验、教会他们使用公认的标准和最合理的做法进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中比较的基础是建立一一对应,一一对应是儿童发展计数活动的感性基础。研究表明,儿童只有在比较各种具体量的实际活动中,即用对比一个量的成分和另一个量的成分的方法,比较连续的和不连续的量,才能认识它们的相等和不等。教学与儿童发展 列乌申娜主张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引导着发展,教学是发展的源泉。教学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样,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是在儿童自己多样的活动过程中、在和成年人的交往中以及成年人领导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着这个现实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列乌申娜还分别具体阐述了学前儿童关于集合、数和计数的初步数学知识的发展,学前儿童对于物体大小、形状、重量概念的发展特点,儿童测量长度、重量和容积方法的发展,以及儿童空间定向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她指出,儿童对集合、数和计数认知的发展,经历了最初对集合中元素的模糊感知、对集合整体的感知、对集合中元素的确切感知以及在具体集合的元素和作为数的标准集合的自然数列的各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最终掌握基本的计数技巧和数概念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其中,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对集合中元素数量的感知、比较和一一对应等,在儿童计数活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对于物体大小、形状和重量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的发展特点是(在感性知觉的基础上),儿童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他模仿着成年人,试图大致地测量物体,开始把一个东西放在另一些东西上面,然后用眼睛和通用的标准量度来测量。空间定向的概念包括判断对距离、大小、形状、物体相互位置和它们与定向者身体的相对位置的认识。学前期儿童空间定向是建立在叫做感性辨别体系即按照自己身体方向的辨别体系的基础上的。儿童按照基本空间方向去掌握语言的辨别体系:前鈥斺敽螅镶斺斚拢意斺斪蟆T谡莆湛占浞较虻墓讨校救松硖宓亩ㄏ蚴腔境龇⒌恪5倍夹凶叩氖焙颍且丫既鲜犊占浜臀锾逯涞目占涔叵担婧蠖鸾ソ⑵鸸赜诳占涞脑逗徒某醪礁拍睿故呛芫咛宓摹6统赡耆斯餐畹娜抗淌切纬啥奔涓芯鹾脱Щ崾褂孟嘤Υ驶(如,到时候了,很早,现在,以后)的前提。在整个幼儿和学前时期儿童的交往和活动过程中,这些表示时间意义的词汇急剧地发展着。幼儿开始对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词的意义感到兴趣,这就使成年人能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流动性、延续性和周期性,即帮助幼儿发展鈥溈占渲踱潯=萄г 列乌申娜把学习数学的活动称做作业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包括:发展的(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儿童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①发展的(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儿童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初步数学知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规定,首先要引导儿童认识数量的、空间的和时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促进儿童个性珠倾向性(对他人的态度等)、认识举和认识能力以及集体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②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幼儿数学教育的知识应该是系统地提示了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同时这些知识还应该是以数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性原则还意味着要实现行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统一,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儿童应该逐步学习认识本质的联系和关系,从非本质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掌握概括的方法。联系生活的原则意味着儿童的数学知识是在具体的和实际的生活材料中获得的,同时要求儿童必须善于在不同的条件下来应用知识。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况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巩固同时使儿童懂得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这也就培养了儿童对知识的兴趣。③可接受性原则。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因此,可接受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原则。④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的基础是认识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教学活动中应该广泛地使用实物的和形象的直观教具。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和直观的相互联系。展示任何教具都应伴有语言,以便引导儿童注意其中的主要部分和教给儿童区分其本质的部分。⑤系统性、连贯性、连贯性原则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这种原则要求必须在严格的逻辑顺序中传授知识,连贯地指导儿童对各种数学材料进行运算,以便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儿童行动和思维的自组织性、自我监督,消除盲目模仿。巩固性原则要求必须使不同的分析器都参加对知识的感知,使儿童自觉地感受知识和技能,积极思维,并能分出最本质的东西和排除次要的部分。⑥个别对待原则。这要求教养员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基本情况,同时找到每个儿童在集体中占有的恰当位置,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心理学和观察儿童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深刻地考虑每个儿童的行为和完成作业时犯错误的原因,批判地重新考虑自己的判断和评价。⑦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自觉性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儿童从不知到知,保证在前进过程中儿童行动和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起儿童积极的思维和认识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数学作业。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列乌申娜幼儿数概念》摘要:《学前教育学》(合著)、《幼儿园的计算教学》《幼儿园的计算作业》、《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等。列乌申娜的数概念理论主要体现在她关于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幼儿的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数学教学...
相关文章增加幼儿时空概念概念学习与认知发展
如何增强幼儿数概念从日常概念到朴素理论——维果茨基关于日常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造成的?
陪伴讲堂丨急性子孩子和慢性子孩子该怎么教育
亲亲大自然争做环保小卫士
浅谈培养幼儿创造力五法
自信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逐步引领,渗透,增强自信 让幼儿会听,想听,愿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