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幸福的幼儿教育(2)

2008-10-22  |  

  首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遵循学前教育和保

  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育目标和保育目标的融合。

  学前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启蒙的阶段,学前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锻炼和启迪,使幼儿在享有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应是启蒙性的,不宜追求过高的目标,尤其不应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

  其次,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学前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学前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当然,现实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的或有害的经验。因此,必须对生活进行过滤,才能使之成为课程内容,且这些内容不应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严格的学科,而应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课程内容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再次,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既然幼儿园课程是以生活的逻辑加以组织的,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引导的,那么,幼儿园课程就不应以至少不应只以成人确定的系统的学科加以组织。生活是整体的,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生活中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所以,幼儿园课程不应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或与现实生活不一致的知识系统;从幼儿的方面看,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所谓发展领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在现实的课程实施中,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的,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我们主张,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有机的经验,不要把学科、领域这种人类划分知识的方式用以划分幼儿的经验,并以单一的经验作为学前儿童活动的起点。

  最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点是由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应是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是有悖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还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经常需要利用游戏的手段,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由

  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获得知识、体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诚对话、有效沟通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所不可缺少的。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在教师已经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根本性的改变,让我们的幼儿迎接了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在以往的课程实施中,幼儿被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压制。如在活动区域,教师对幼儿限制过多,区域环境的创设往往是教师一人代劳,幼儿参与的少,而且经常是为了表面上的整洁、好看,从而导致了环境的设置与利用不协调、不一致。幼儿在园的活动绝大部分是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生活活动和集体活动占了幼儿每日绝大部分的时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幼儿的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少。在自选活动中,几乎完全由教师控制、决定活动区域。一日活动中教师所组织进行的活动大部分是作业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所占的时间较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而新课程下的幼儿不再是课程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程知识的积极创造者。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确立了这样几种思想:

  1.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适合幼儿的发展,同时使幼儿的学习建立在真实经验与参与基础之上。首先,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分析幼儿,把握他们的水平;各种类型的活动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水平和发展能力,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其次,幼儿是在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而且其学习主要以行动为导向,而不是以文字符号为导向。直接参与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必备要素。因此无论是教师指导的活动,还是幼儿自选的活动,都应尽可能地给予幼儿直接操作、直接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亲身的经历和体会,这样的课程对幼儿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

  2.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形成主题活动,并能使幼儿按照自己的主体地位去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具体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独立决策、思考和行动。3在课程实施中,要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价值。首先要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并能让幼儿在较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游戏。其次要创造游戏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场地的提供、游戏的组织方面既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幼儿在自由平等的游戏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