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价值引导下的生成(3)

2008-11-06  |  

  师:第二个画面呢?

  生:月亮升起来了,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师:(课件出示:flash:月亮穿行)月华似水,云如轻纱,这一切多么轻盈飘逸,想一想该怎么读?请女同学读。

  师:第三个画面呢?

  生: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课件出示:月下海啸图)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切又是那么雄伟壮丽,想一想该怎么读。酝酿一下感情,来,请男同学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走进“音画时尚”,配乐朗读这段话。你们推荐一位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生推荐一女生)

  师:同学们一致推荐你,朗读高手,来,请你读一读。

  师:(模仿盲姑娘的语气)听,读得多流利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著名的播音员吧?(众笑)

  师:让我们大家通过朗读来感受这份美丽。

  师:这美妙的音乐如同天籁,我们也身临其境,欣赏到了月光、大海的美景。

  师:这么美妙的音乐,贝多芬是献给谁的?

  生:盲姑娘。

  师:盲姑娘是他的亲人吗?

  生:不是。

  师:是他的朋友吗?

  生:也不是。

  师:对他来说,是一位陌生的盲姑娘。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为一位素未谋面的盲姑娘创作了一首旷世名曲,盲姑娘的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这是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盲姑娘”。

  【赏析】合适的对话与交流有“倾听”与“言说”两个侧面。“倾听”既是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包括“倾听”自已(读者)的言说,作品的意义便产生于两种“言说”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倾听”它包含阅读文本和从文本中获得自已(读者)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绝非学生被动地听别人“读”课文。所以,以“对话”为指归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没有文本,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便无从建构,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观点看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版《月光曲》的优美,其实是一个“倾听”(阅读)文本与“言说”理解的融合过程。“这是《月光曲》的旋律吗?”“不,这是皮鞋匠听了《月光曲》后的联想。”这是倾听后的领悟,也是倾听后的理解;“默读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个画面?”三个画面的呈现,更是返回倾听(阅读)后的感悟和想象。教学中,学生对《月光曲》的倾听与言说,还始终伴随着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使得对话不断地生成并有效在向纵深推进。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