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能畅所欲言(3)

2009-10-10  |  

  ·对大人们认为好或坏的事情是否决定去做?

  虽然12至24个月大的孩子并不是试验成人标准的黄金年龄段(这一部分工作要到下一年才能做!),但他仍可以时常去做。如前文所述,对抗情绪是测试行为准则是否严格和自我意识自然加强程度的一种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孩子的对抗情绪不断地出现时,你要严格强调行为规范,如说,“我们不能在房子里打人。”等,然后说明原因。解释说明工作对孩子能否长期理解行为规范非常重要,同时这有助于能够更好地遵守:“我们打人就会伤到别人,打人是不好的。”

  善待他人

  每位父母为自己孩子确定的行为标准之一是要善待他人,帮助缓解他人的痛苦。心理学家称之为“亲社会”行为。虽然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和同情心,但教育孩子理解其中的具体细节则是父母的任务。正如象在停车场握住妈妈的手和把玩具捡起那样,善待他人是孩子必须学习的一项社交技能。

  事实证据

  关心他人

  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卡罗琳·察恩-韦克斯勒和同事们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就孩子在他人感到痛苦时是否想给予安慰的问题进行研究。察恩-韦克斯勒对27名婴幼儿出生后第二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以图测量他们对他人痛苦作出同情性反应的能力。韦克斯勒发现有些孩子才1岁多一点就能够作出同情性反应,甚至作出亲社会性反应——意思是指妈妈受伤时孩子设法想给予安慰。快满2岁时,96%的孩子——27人当中一人除外——作出了同情性反应,而且在18 至21个月大的时候,孩子的同情和亲社会行为会开始逐渐增多。

  相似游戏

  总体上,孩子之间是友好的,彼此都很好奇。虽然此年龄段的一些孩子喜欢相互的游戏活动,但大多数婴幼儿还没有真正一起互相进行游戏。他们只是彼此模仿对方的行为而一起玩耍着,这就是所谓的“相似游戏”。在这一点上,共享还是一个孩子难以理解且遥远陌生的概念。

  ·同情

  旨在使他人受益的自愿行为经常被称作为亲社会行为。这我们可以从16个月左右大的孩子身上注意到,即在孩子试图为他人的不幸或情感体验做些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1至2岁时会对他人的痛苦表现出很强的同情心。起初,孩子的反应只是说和喊;然而至1岁半以后,他会把这种同情心变成行动,如递给正在哭的朋友一只填充式玩具动物等。通过这种行为,你的孩子才逐渐会具备了解他人情相似的洞察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关心他人。

  ·情感洞察能力

  你的孩子一旦获得情感洞察的能力后,那他就会经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会识别自己的情感,也会关注他人的情感;他会试着调节自己的情感、语言、行为和独立要求,试着去符合社会的标准要求。这是孩子所取得的很了不起的成就!你只要帮助如何摆脱情感困境,对他的努力予以支持,为他的成长鼓掌欢呼。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