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2013-08-02  | 加法 图中 交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

  教学目标:

  1、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判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师: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28+17=45(人)或17+28=45(人)。

  师: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鈥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鈥17+28鈥澞兀

  生: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

  师: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多少?

  生:45人

  师: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鈥=鈥澃阉橇梢桓龅仁健#ㄆ潦镜仁剑28+17=17+28)

  【评析:使用新教材后,许多教师对数量关系的运用弱化了,不少老师在这里就算式论算式,就运算论运算,出了力,却效果差,此处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紧扣数量关系来列式,为理解加法意义服务。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依据的数量关系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因此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师:仔细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

  生:都是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板书:加法)

  师:不同呢?

  生: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位置怎样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生:鈥︹

  师: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生:写不完。

  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评析:多媒体课件有效而不花哨,通过图片、数据的移动,对学生感知加法交换律起了很好的意会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随机生成算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类似算式所具有的普遍性,为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奠定基础。】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摘要::28+17=45人或17+28=45人。 师: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 生: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 师: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
相关文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加法结合律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题(一)加减法的巧算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北师大版四上《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
新课标四年级上《角的度量》教案
沪教版四上《分数》教案
优秀教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上《角的度量》教案
新课标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新课标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新课标《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新课标二上《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西师大版《解决问题》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