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译注》赋第二十六(6)

2014-11-12  |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产生于山岗,放置在内屋厅堂。

  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

  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先打洞然后前往。

  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式样。

  既能够联合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

  下能够遮盖百姓,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巨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

  有时用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时,它就躲藏。

  我很愚昧,不知其详,大胆把它请教大王。

  大王说:

  这东西是开始产生时很大而它制成后很小的吗?

  是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削的吗?

  是头部锐利而畅通无阻、尾巴摇曳而缠绕的吗?

  它一往一来地活动,把尾打结才开始。

  没有羽毛也没有翅,反复来回很不迟。

  尾巴一长工作就开始,尾巴打结工作才停止。

  把大型簪针当父亲,而母亲就是那盛针的管子。

  既用它来缝合外表,又用它来连结夹里。

  这是关于针的道理。

  ——针

  [原文]

  26.6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1):

  天地易位(2),四时易乡(3);

  列星殒坠(4),旦暮晦盲;

  幽晦登昭,日月下藏(5)。

  公正无私,见谓从横(6);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7);

  无私罪人,憼革贰兵(8);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9)。

  仁人绌约(10),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11)鸱枭为凤皇(12)。

  比干见刳(13),孔子拘匡(14)。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15)!

  暗乎天下之晦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16),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17),时几将矣(18)。

  [注释]

  (1)此下一首佹诗与一首小歌与上面的赋文体不尽相同,但古人也把它们当作赋(参见 26.7 注(6)及《成相篇》题解),所以编者把它们附录在本篇之末。佹(gu!诡):同“诡”,奇异反常。因为诗中揭露了天下各种奇异反常的现象,所以称“佹诗”。(2)天地易位:喻指战国时君臣易位的现象。(3)乡:通“向”。四时易乡:四季变换了方向,指四季的运行次序颠倒了,比喻历史的进程错乱了。(4)列星:见 17.3 注(1)。殒:通“陨”,坠落。列星殒坠:比喻百官被罢免废弃。(5)日月下藏:指光明磊落如同日月的君子被埋没在民间。(6)见谓:《集解》作“反见”,据《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文改。从(z^ng 纵)横:合纵连横(参见 26.5 注(3)、(4)),比喻结党营私。(7)重(ch¥ng 虫)楼:重叠之楼,即楼房。疏:见 19.2 注(5)。这两句是说:心里热爱国家的利益,所以想担任重要的官职,却被认为是追求住高楼大厦和窗户通明的殿堂才谋求高位。(8)憼(j!ng 警):同“儆”,戒备,防备。革:铠甲,指代战争。贰:当为“戒”字之误(王念孙说)。戒兵:戒备兵器,与“憼革”同义,指防备仇敌的武力报复。(9)将将(qi1 ng 羌):同“锵锵”、“玱玱”(参见 10.12),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吵吵嚷嚷。(10)绌(ch)矗):通“黜”,废,贬退。约:穷困。(11)螭(ch9 吃):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此文喻指圣贤。蝘蜓(y3nt0ng 眼廷):蜥蜴的一种,一名守宫,即壁虎(参见《说文》),此文喻指低劣的庸才。(12)鸱枭(ch9xi1 o 吃嚣):猫头鹰。旧传猫头鹰食母,所以常用来喻指凶残邪恶主人。(13)见 8.15 注(8)。(14)见 25.11 注(1)。(15)拂:违背,指违背时世。孔子行礼义,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见《论语·宪问》);比干知纣王不可能行礼义,仍以死强谏纣王。所以荀子说他们“欲礼义之大行”是“拂”。(16)千岁必反:千年一定有反复,即古人所说的“治久必生乱,乱久必归治”的意思。此文用来劝勉后学,增强学生们的信念,意为:以上所说的黑暗混乱局面,总有一天会回归清明。(17)共(g%ng 拱):同“拱”,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18)本章韵脚:治、诗,之部。乡、盲、藏、横、堂、兵、将、强、英、皇、匡、明、祥、行、盲、疆、常、忘、将,阳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