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期的宗教佛教

2016-09-29  | 佛教 明朝 宗教 

  明代是宗教发展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随着宋、明理学显学地位的确立,作为中国自身的宗教道教和较早传入中国的佛教,都逐渐走向了衰微。宗教学术无法与新儒家们那种平民化的学术思想相对抗,所谓三教合一的趋势的主流,实际还是宗教的儒化。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不断强化,宗教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已经最大程度地减弱。明代的宗教只是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蒙、藏地区)的统治作用。

  与官方宗教的情况相反,明代的民间宗教却经久不衰地发展,成为秘密社会乃至民众的精神武器,因此对于宗教的控制也就成为了明代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在明代西北地区得到了发展。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如藏传佛教、小乘佛教、萨满教、东巴教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开始传播天主教,并且打入了士大夫和部分民众当中,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到明朝末年,几乎有机会成为统治者新的宗教选择。

  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一个年轻和尚脱下袈裟,投身到了农民起义的大潮之中,十六年后,这个当年的年轻和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也就必然给明初的佛教带来一些特殊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明初佛教的微妙地位。据《明史》记载: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襕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鈥︹χ钌锍枵撸烨胛褪洗戳⒅肮佟S谑且韵人蒙剖涝何妓荆枳笥疑剖馈⒆笥也獭⒆笥医簿跻宓裙伲愿咂淦分取5澜桃嗳弧6壬岬朗恐劣馐颉

  但这只是笼统的记述,明初朱元璋的佛教政策实际上还是以控制为主。自洪武元年(1368)设立善世(佛教)、玄教(道教)二院,到四年(1371)即行革罢。五年起,诏给僧道度牒,而此后十年间并未再设立僧道官署。直到十五年(1382),始置僧录司、道录司。

  僧录司是明代佛教最高管理机构,设官左、右善世各一人,正六品;左、右阐教各一人,从六品;左、右讲经各一人,正八品;左、右党义各一人,从八品。各府县则设有僧纲司,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掌之。并定全国僧人为三等:曰禅、曰讲、曰教。

  这大概就是李仕鲁等儒臣上疏反对明太祖鈥溕崾パФ缫於蒜澲薄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鈥湵菹律钅缙浣蹋藁蠛醭佳灾蝗胍病;贡菹麦耍虼秃」牵樘锢铩b澦熘皿擞诘亍5鄞笈涫繏鄄⑺澜紫隆

  这是儒、释之争在明初的反映。在李仕鲁之类的儒臣们看来,对于佛教,应该是实行厉禁的。其实在此前,明太祖已有对于僧道的限令:

  洪武六年十二月戊戌,上以僧道日多,蠹财耗民,莫此为甚。乃诏天下府州县止存大观寺一,僧道并处之。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又禁女子年四十以下为尼者。并著为令。

  这个限令的下发,是因为洪武五年给度牒令后,取得度牒的僧道一时多达九万六千余人,不得不加以限制。然而到十五年设立僧录司后,不到三年时间,新度牒的僧尼又达二万九百五十四人。

  元代的崇佛,到明初在民间还有较大的影响,而这与明太祖对于佛教的推崇是完全不同的,用当时官员的话说:鈥溒涫导俅艘员懿钜邸b澦源雍槲涫吣辏1384)起限令三年一次出给度牒,而且要严加考试。二十四年(1391)更明确规定:

  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

  这一方面为防止劳动力流入僧道,一方面防止青年妇女出家,影响人口生育。次年,再令僧录司造周知册颁行天下,天下僧人皆为在册者。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十月,令天下僧道赴京考试给牒,不通经典者黜之。至此,明初的佛教管理遂成定制,并且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其实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曾有过大规模的给牒考试,而且鈥溇褪匀в嗳耍げ幌澳诘溻潯L嫖擞「吨āU庵智康鞣鹧У淖龇ǎ沟妹鞒醯姆鸾檀信ê竦难醴缙鸾炭汲晌擞胫煅Р⒋娴难跖杀稹

  明初的洪武、永乐时期,带有建国初的种种政治色彩,朱子学虽然开始成为显学,并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人们对于事功的追求,给予了各种不同思想以一点活动的余地。当时的名臣宋濂便精通佛学,这或多或少对于太祖会有所影响。当时的僧录司左善世宗泐与僧来复齐名,都是兼通儒学的高僧,明太祖称之为鈥溿钚悴赔潯:槲渌哪辏1371)十二月的蒋山太平兴国寺广荐法会,共征召了高僧十八人,宗泐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后来还俗为官的吴印也是其中之一。至于来复,则因上诗谢恩而死于文字之祸。

  面对明初佛教的这种变化,当时的佛教界似乎并无自我选择发展的余地。在极端君主专制的条件下,明初的佛教其实并没有因为吴印等人的为官而有所兴旺,与元代相比,明显是每况愈下的。

  这种情形到永乐中稍有所变化,其原因是僧人道衍(姚广孝)帮助朱棣夺位而成为一代功臣。道衍虽然兼通儒、释、道三家之说,但是他在自身的学术上坚持佛家的宗旨,因此曾著《道馀录》,从佛家学说出发,对于宋儒攘斥佛、老给予反驳。他在序中写道:鈥溔壬ǘ獭⒅欤┮虿欢嗵椒鹗椋︹σ灰庖运揭獬鲂白澲牵饕痔乐诵模喽嗖黄剑鲎谄溲д咴铡b澦虼嗽瘛抖桃攀椤范颂酢ⅰ吨熳佑锫肌范惶踱溂哜潱溎宋鹛蹙堇硪灰黄饰鲡潯U獠库溩üコ獭⒅焘澋闹髟诘笔蹦芄晃适溃环矫婀倘挥捎谥熳友У囊煌车匚换姑挥邢窈罄茨茄裕币灿捎诘姥艿奶厥馍矸荨4降姥芩篮螅恼獠恐骶驮獾搅巳迨康姆倩佟F溆颜藕槌疲衡溕偈τ谖液瘢裎抟员ǎ兜棱怕肌芳捶僦皇谷硕裰病b澞康氖且拐獠孔üコ獭⒅斓闹鞑辉俅馈!兜棱怕肌返某鱿钟Ω盟凳且桓鎏乩姥芩篮螅庵智榭霰悴淮笤倩岱⑸恕=鼋鍪暌院螅挛迥辏1430)修成的《明太宗实录》中已经写道:鈥湽阈⒊⒅兜棱怕肌罚ㄏ热澹铀伞b澏矣览殖跎鲜殁溭ㄏ热邂澋闹旒居眩阍虼祟净觥

  佛教在明初即被定为了经典之学,在朱学统治地位日益确立的情况下自然是难得发展的。

  永乐中佛教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朝廷对于藏传佛教的重视。不过那只是为了加强对于西南乌斯藏地区的控制,而并非真的要发展藏传佛教。

  永乐以后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情况,便是宦官与佛教的关系。宦官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心态,颇重佛教的修来世之说,因此支持建寺度僧。景泰二年(1451)正月,太监兴安以皇后旨度僧道五万余人,于谦进言不纳,从此以后,建寺度僧之事便一发而不可止。弘治中,尚书马文升的奏疏中谈到成化末年寺院僧人的情况:

  定制:僧道,府不过四十名,州不过三十名,县不过二十名。今天下一百四十七府,二百七十七州,一千一百四十五县,共额设僧三万七千九十余名。成化十二年,度僧一十万,二十二年,度僧二十万,以前各年所度僧道不下二十余万,共该五十余万。鈥︹ζ渚褡扯∷阶耘甓谒鹿壅撸植恢负巍

  马文升用鈥湸葱匏鹿郾橛谔煜拢炀涠嘤谌迨殁澑爬说笔狈鸾痰那榭觯庥朊鞒跸啾认匀挥辛讼嗟贝蟮姆⒄埂

  从现存的材料看,明代佛教的发展主要还是在正德以后,这与明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情况是同步的。本来也可能在成化时就发展起来,但是追寻祖制的鈥満胫沃行蒜澖渫坪罅硕嗄辍U乱院笮难У男似穑杂陟У姆⒄褂兴碳ぃ酵砻魍跹┝鞲呦蜢б菜嬷玫搅朔⒄埂C鞔鸾谈髯诘拿约懊鞔乃拇蟾呱鱿钟谡ǖ拢⒓危ň福┮院蟆

  一、禅宗。

  明代禅宗主要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两个支系。

  临济宗的发展主要在嘉靖到万历以后,从笑岩德宝(1512 鈥1581)以禅学与诸儒学者相交而知名,其后有门人幻有正传(1549鈥1614),正传门人中又有圆悟最为著称。圆悟号密云,宜兴人,原姓蒋。三十岁以后出家龙池山禹门寺,天启三年(1623)于天台山通玄寺开堂说法,始有名声。先后主持嘉兴金粟寺、福州万福寺、宁波天童寺等,因其弘扬临济宗风,故有 鈥溋偌弥行蒜澲啤

  曹洞宗在明代的著名高僧有慧经及门人元来、元贤和高僧圆澄等。慧经(1548 鈥1618)晚年长期主持江西黎川寿昌寺。他主张农禅并作,是一位将躬耕田野与讲禅说法结合起来的高僧。他的门人元来(1575鈥1630)以提倡鈥滌⒕晃薅澏琶T停1578鈥1657)幼年致力于儒家的程、朱理学,由儒而入释的经历,对于他后来的发展影响颇大,他因此重于著述,主张兼容并纳。曾经明确提出:鈥滌⒔獭⒙扇冢臼且辉矗︹θ缍θ悖币徊豢伞b澆⑶仪康魅濉⑹汀⒌廊桃焕怼K乃枷朊飨缘卮砹嗣骱笃诜鸾谭⒄沟那魇啤

  二、净土宗。

  明代净土宗的发展也是在嘉靖以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鈥溋诎俗驸澋难N宏,袾宏(1535鈥1615)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先后著有《答净土四十八问》、《净土疑辩》等净土宗的重要著作。但是他同时也积极主张鈥滌灰恢骡潱抑厥踊献诘慕桃澹砹嗣鞒笃诜鸾谈髯诮デ魅诤系姆⒄骨魇啤

  三、天台宗。

  明代天台宗于万历年间始有鈥溙焯ㄖ行蒜澲担渲行烁呱啤4疲1553鈥1627)于万历十五年(1587)入天台山,习天台之学,兼习禅宗和净土宗教义,也是博及诸宗的高僧。其后有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智旭(1599鈥1655),在弘扬天台教义的同时,进一步主张各宗融合,三教合一,成为明末三教合一的推动者之一。

  除去佛教的上述三个宗支外,其余各宗,如律宗、华严宗等,在明代一直处于衰微之中,没有突出的人物与学说出现。

  明代的四大高僧,除净土宗的袾宏大师、天台宗的智旭大师外,还有紫柏真可和憨山德清。袾宏与智旭虽然各有宗派,但都是主张各宗融合的,而且主张儒、释、道的相合。而紫柏与憨山则不仅主张三教的合一,而且自身也从无明显的宗派。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声响亮的高僧,其原因也正在于此。紫柏(1543鈥1603)后于万历中鈥溠榘糕澲斜磺H胗溃┥剑1546鈥1623)亦于万历间以私造寺院罪入狱论戍,而其于戍所讲佛,居然使戍卒们闻之若痴。

  不固执于佛家之说,而与儒、道相合,就使得佛教为士大夫们所接受,这同晚明士大夫们近禅的趋势是一致的。三教合一是晚明儒、释、道三家发展的共同趋势,林兆恩(1517鈥1598)的鈥溔唤题潱钦庵秩毯弦坏木咛迨导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明时期的宗教佛教》摘要:向了衰微。宗教学术无法与新儒家们那种平民化的学术思想相对抗,所谓三教合一的趋势的主流,实际还是宗教的儒化。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不断强化,宗教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已经最大程度地减弱。明代的...
相关文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9 取经求佛像
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之谜现代的婆婆渐渐占下风
近代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国家产业垄断
近代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发展
近代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地区及投向结构
近代中国外国投资的发展概况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
近代改革土地制度的种种主张与斗争
近代农村土地的经营问题
近代农村的租佃关系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