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讲话(4)

2008-10-21  |  

  婴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器官是嘴,即使到四五岁,儿童仍然常常靠嘴去探索世界。食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可能占的比重比成年人多很多。进食活动本身也是智力活动。在幼儿园我们时不时能观察到,幼儿在吃碗里的米饭时,会在饭下边挖一个小洞,想像为藏东西的秘密处所。饭菜,糕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也能激发他们的联想。可以抓摸的食物能帮助孩子发展感觉器官的灵敏和协调,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孩子们不用等到18岁后,才发现自己进餐时候会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联想。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许多别的需要从小就培养的好习惯一样,可以利用进餐的机会从小就开始培养。假若人们希望孩子愉快地获得和分享这些有意思的、新奇的经验,那么,要孩子们吃饭不讲话、快快吃,就与人们一个世纪以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解及相应的教育观念背道而弛了。

  因此,老师与孩子一起进餐、多一些就餐时间、鼓励孩子们边吃饭边交谈,这些美国幼儿园里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这样一种教育儿童的价值观念:生活中的常规活动,比如午餐,也是幼儿智力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过程。同时,老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儿童的活动,也有助于儿童从完全的家庭生活过渡到未来的社会生活。

  吃在国内幼儿园

  在国内,幼儿园里的生活与家庭里的生活完全分开。不仅老师,而且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去幼儿园是过集体生活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要求与在家里不能一样。然而,许多家长、老师和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讲话)在园里国外应当一样。他们认为说笑是呛食的罪魁祸首,因为说笑行为会引起孩子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有幼教专著提醒家长,幼儿吃饭不专心,“偶有不慎,呼吸不得法,在吞咽时就会发生呛食现象”。近年出版的幼儿教育学也规定,“进餐时不允许幼儿说话打闹”。当然,允许孩子说“老师我吃完了”或者“我还要米饭”。

  这些告诫也与传统的饮食要求不谋而合。春秋时的孔子指出君子“食不语”,是地道的儒家传统美德。南宋的失事批注这句话时提到,肺出气,才出声,进食时不喘气,边吃边出声恐怕对呼吸器官有害。

  这些道理确实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别的文化中做法的了解和我们日常的观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是否美国的幼儿呼吸和咽食的能力比中国幼儿天生就强?孔子的话指君子而言,可见成年人呛食也令人操心。许多中国的学前儿童随父母去美国,在那里的幼儿园,他们吞咽呼吸也似乎都“入乡随俗”了。有人说,“是吃的东西不同。我们吃米饭,容易呛着;人家吞面包,充其量只会噎着”。

  直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一些国内幼儿教育手册和专著,都尚未把幼儿心理智力的发展与其生理健康需要联系起来讨论。一般儿童饮食仅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属幼儿保健教育的范畴。而儿童的智力发展则属于另外的篇章,需要专门的课程活动。国内幼儿教师的教育和保育实践主要受着双重观念的影响:现有的教育学的认识和传统观念。两者均能从对孩子的午餐要求上体现出来。

  今年夏天,带着30年前幼儿园“吃饭不许说话”的记忆,我先后观察了6所北京的幼儿园。的确,这条原则仍随处可见,而且孩子们基本上也都能按要求做到安静用餐,不讲话。虽然很难判断孩子们是否都在专心致志地进食,因为东张西望或悄悄交谈也是常事。但是他们吃饭的速度相当快,大多数孩子能在10到20分钟之内吃完午饭。这个速度也给幼儿教育研究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快的速度对幼儿健康是否合适?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