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伞的传说

(三年级上册)

西师版三上:《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2)

2012-10-18  |  

  鲁班的夫人云氏,也算半个“鲁班”。平时,鲁班刨刮木料时,她总是一边奶着孩子一边配合着用手按住被刨木料,以防滑动,但往往力不从心,顶不住刨木时的冲力,出现失误。于是,她就在丈夫工作的平台上,设计固定了一个卡口,把要加工的料物用 “步步紧”木楔塞牢,代替他人一旁手按把掐的合作。因此,她发明的这种抵挡“卡口”,被工匠们尊称为“班妻”。

  “伞姑娘”是鲁班妹妹的外号。她见哥哥在田头路边修建的一座座四角、六角、八角的凉亭,能为种田赶路的乡亲们遮日蔽雨,歇脚聊天,就高兴地天天围着亭子蹦蹦跳跳。一天她忽发奇想:要是能有会走路的凉亭,人到哪里它到哪里多好。于是,世间就有了收放自如可“移动”的亭子——伞;于是鲁班的妹妹就有了“伞姑娘”的美名。

  聪明的鲁班

  鲁班从小就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天他上灵山打草,不小心被一种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回家就照那草叶的样子,在一片竹板的边缘上,砍出了一行牙齿。他用这自造的竹锯,锯瓜瓜开,锯树皮裂,从中发现了“锯可断木”的原理。竹板换成铁片后,从此人间有了锯。锯的副产品是梳子,那是后来鲁班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鲁班又孝顺又肯帮助人。见母亲使用地锅做饭时,脸贴到地面上吹火,呛得两眼泪,又心疼,又着急,就没白没黑地画了改,改了画,硬是用木头和公鸡毛,造出了第一代鼓风机——活塞式风箱;见妇女们吭哧吭哧地用石臼舂米又累又慢,就按牛反刍的道理,造出了粉碎加工粮食的第一代机械——石磨。

  做煎饼离不开磨。石磨的出现,带来了粮食加工的一场大革命,使人从“整吃整咽,囫囵吞枣”的原始状态,迈向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文明。而历史上鲁班未走到的地方,至今对五谷杂粮的食用,甚至还仅限于蒸干饭、煮大茬子的炮制习惯,留有“吃整粮食”的粗放型痕迹。

  并非是石皆可为磨。石磨的取材,惟以灵山石最佳。现在龙阳镇龙山店村前小河旁的一块叫“百家石”的地段,相传就是当年鲁班率领“百家石匠”石磨大会战的战场。透过残存的石屑、陶片,仿佛仍可听到那“叮叮当当”的击打声,看到那餐风野炊的袅袅炊烟。

  灵山石磨磨出的面粉、面糊、米浆、豆汁,细腻均匀,原香原味。尽管现代科学催生了种类繁多的粮食加工械具,但漫步滕州街头,仍可见“石磨煎饼”的招牌,迎风摇曳,倍显风采。

  鲁班

  我国古代建筑工匠,春秋时鲁国人。曾创造出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子。相传曾经发明多种木作工具,被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本课为《鲁班造伞的传说》,既然是传说也就是说伞的发明者不一定是鲁班。可能是他完善了别人的发明,也可能别人完善了他的发明;可能如文中所讲,也可能鲁班并没有参与伞的发明,但这些都不必去深究。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版语文三上《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露珠》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东方之珠》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五》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