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三年级上册)

小学课文三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2)

2014-09-02  |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背诵前一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浙》,自然点出“自古人生伤离别”,问学生:“当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离别时,你会对朋友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乐于表达,有兴趣与老师积极展开对话。交流后又问学生:“通过预习,你知道《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写了谁送谁?王维是怎样向元二表达自己深深的离别情的呢?问题的设计从学生自身对离别情的认识自然转到对古诗中作者表达的离别情上,酒中含情,既是本堂课要学习的重点,也是要让学生领悟的难点。这样几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巧妙地进行了阅读话题引领,为深入研读古诗作好了准备。

  2、一读古诗,解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此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去读懂古诗的意思,切忌避免生硬的讲解。因此,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对于注释中没有的疑难字词,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问题。学生初知诗意后,安排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古诗作者及古诗内容背景等方面的资料,以达到更全面了解古诗内容的目的。本环节要体现的训练点是: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2、查阅工具书,解决注释外的疑难。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3、二读古诗,想画面,入情境

  苏轼曾说过,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诗歌中明确提出了“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的要求。那么,《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我打算从“景”和“人”两个层次引领学生与古诗对话,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进入诗歌描述的情境。首先,与“景”对话,让学生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反复吟诵,谈谈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物。教师此时可抓住“客舍、柳色”作一些拓展,使学生了解古时“客舍”的作用,了解古人“折柳送别”的习惯,从而弄明白清新美好的景物描写中含着作者与朋友深深的别离情绪。学生带着这种情味反复吟诵写景的诗句,读出自己的特点和感受,使诗句中描述的情境在脑海中反复重现。接着,教师自然过渡:在充满离情别绪的美好自然环境中,诗中的人在干什么呢?抓住“劝、更,尽、无故人”等词语想象情境。与诗中的“人”对话,从中体会作者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版语文三上《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露珠》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东方之珠》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五》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