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小学上《空城计》教案(3)

2014-09-02  |  

  四、问题探究

  1、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交代背景有何作用?

  [提示:可从课文节选之前的情节谈起,从课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谈也可。诸葛亮失了街亭、柳城,又失了内应,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而诸葛亮只有五千兵,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城中仅余二千五百人。且“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以至于敌兵来至,众官早已“尽皆失色”。交代背景,突出了一个“危”字,惊心动魄,不仅使故事的开端就扣人心弦,而且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就在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临危不惧,表现得异常镇定,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

  2、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司马懿也不是平庸之辈,课文不是以弱衬强,而是以强衬强,以司马懿的狡诈写诸葛亮的智慧。具体剖析见“疑难解析”第一个问题。]

  3、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提示: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司马懿对诸葛亮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诸葛亮一向谨慎,此刻他不相信诸葛亮如此弄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一反常态,出奇制胜。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猜出孔明可能是“故作此态”,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不一定能成功。]

  五、欣赏评价

  1、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加以简析。

  答:

  2、司马懿老谋深算,请结合文中情节加以简析。

  答:

  六、拓展阅读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叫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宜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选自《三国演义》)

  探究建议

  1、稍有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同学,一看便知以上文段所讲的故事,其中“三人”应指哪三人?对,当然是刘备、关羽、张飞。由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想起哪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而刘备的言行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这两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

  2、写天气,写张飞的话,目的是什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什么作用?请围绕“衬托刘备的真诚”这一写作目的口头阐述。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版语文三上《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露珠》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东方之珠》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五》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