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

2006-05-26  |  

  这种认识其实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心理学的研究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事实,即在儿童的初级发育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事物就是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惟智论把知觉与认识绝然分开,也是不符合知觉过程和艺术活动的实际的。试验证明,知觉是一种从普遍出发的活动,如人在知觉一只狗时,首先是从把握狗的形状开始,然后顾及某一只狗的具体特征。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儿童基于自己天真观察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再现一般性特征的作品,是再现简化了的一般结构特征的作品。只是儿童的这种简化与成人不同,会受到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儿童绘画的不同发展阶段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是相对应的。

  涂鸦阶段的儿童所描划的线条,“目的并不是为了表现,而是为了某种展示,它们所涉及到的仅仅是那种,要把一件过去在这个地方从未见过的东西展示出来的激动经验”。这个时期的儿童刚刚具有对象意识,正处于主客体互渗的阶段,即从自我中心走出来开始认识外部世界,他需要乱涂乱画来感受和触摸主客体的关系。同时,经他的手随意画出的各种线条也使他着迷,这本身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游戏。“对于一个成年艺术家来说,作画时的运动行为纯粹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在儿童的绘画动作中,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手势动作的痕迹。”问这就使得儿童在开始涂抹时的动作看起来像是在纸上嬉戏一般,在这种乱涂乱画过程中他感觉到的是主体的我的不断消失,又不断出现,“这就像他捉迷藏一样,他躲藏起来,他以为他躲藏起来……他以为成人会对他的不确定性隐去与出现像他那样感到惊诧与狂喜。涂鸦正是有这种捉迷藏的魅力,儿童在涂鸦里是在与线条捉着迷藏”。[7]

  走出涂鸦期的儿童开始了解到画面与实际事物的关系。大量圆圈的使用,首先当然与视觉对圆形的优先选择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圆圈图形是儿童最早掌握的绘画表现样式。我们没有理由因此断定:儿童对圆形的发现是由其对圆形物体的模仿造成的。实际上,对这一发现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视觉活动和绘画运动中的那种简化趋向,即儿童们看中了圆形,并不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的发现更早一些。当儿童画处于以圆形样式为主的阶段时,儿童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所谓事物性,就是固体物所具有的那种致密性或集中性,也就是使这些事物与难以确定边界的基底区别开来的特性”。[8]所以,早期儿童在绘画中采用的大量圆圈图形表现的是事物本身。他们在刚落笔作画时都会在纸上先画上一个大圆圈,然后力图把任何事物都包含进去,因此,“包含”关系可能是前样式阶段儿童学会掌握的一种最为简单的关系,在更高级的发展阶段才会出现阳光放射的式样,即“曼荼罗”式样,这是儿童早期发展阶段所创造出来的典型式样之一。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