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4)

2008-10-18  |  

  2、执行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要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假设,综合自己探寻获得的、对假设比较重要的信息,将学习议题罗列为完成任务所需知道的东西,制定出行动计划”(刘儒德,同上)。实际上,这一步是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得到明确的阶段——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样解决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在解决问题之前,都要明确下来。

  接下来,进行实践体验。“学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索和加工处理信息,进行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以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从一定的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自主地查阅资料、阅读理解相关文章、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观察、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总结整理亲身获得的资料。

  3、展示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实践中的操作问题》胡兴宏 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3、p18-20)。以实物展览、作品交流、整理班级作品集、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一个学生独自进行一个问题的研究探索。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细致地体验学习的全部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等等。缺点是受个人知识、能力等限制,往往耗时长,研究进程慢,有时会顾此失彼,收效少,也不利于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等能力。

  2小组活动。几个学生(一般5人左右)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进行一个问题的研究探索。这应当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研究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小组的方案和计划的制订、分工、彼此良好的配合、交流、团结等,是完成研究的必要条件。

  3、班级活动。指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活动。它适合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的学习,研究开始时的动员,结束时的总结和成果汇报,参观、访问、听专家报告或讲座等。

  这三种形式实际是有机结合、不能割裂的。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各成员根据分工的不同,必须进行个人活动;在活动中间,各小组又必须向全班同学汇报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等;在活动结束的总结和成果汇报时,又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了。(摘自:《“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蒋良 文 《徐州教育科研》2000年第6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