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3)

2008-10-18  |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因读书而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释疑;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经过自己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导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这个积极交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大了,思考的时间充分了,表述的机会增多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劲头。探究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一切训练都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又落实到了学生身上的活动。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的能动性的必由途径。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

  学会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学习指导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另外,还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读→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知诗意→进入诗境→体悟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