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3)

2008-10-18  |  

  二、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1.深入领会大纲的教学目的,挖掘教材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如计 算数学中的简算、速算方法:对于几个数相加,其间有互为补数的,可以先加;连续数的加法,可以归纳为首 项加末项乘以项数的一半;乘以5或25 的可以用“五一倍作二”计算等等。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敏捷性。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可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编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通过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等。

  2.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课要紧紧抓住创造思维品质的3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创性,着力培养以下思维品质 :

  (1)发散和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基础,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二 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或扩张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重点是在同一的来源 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核心是创造性。在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发散性,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

  如:“1=?”经过发散思维,可获得不同答案:

  1+0=1(用加法运算)

  100-99=1(用减法运算)

  1×1=1(用乘法运算)

  21÷21=1(用除法运算)

  3/4+1/4=1(想到了整体1)

  1[2]=1(想到平方)

  运算中的发散思维需要以大量丰富的知识作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 发散越广,思维越灵活。例如,在教“乘法分配律”时,教师通过“在一组算式中为等式找朋友”来设计发散 思维训练:

  ①(5+3)×4 ⑤9×(2+3)

  ②9×2+9×3 ⑥3×6+6×7

  ③5×4+3×4 ⑦(3+7)×6

  ④3×7+6×4

  学生可以找到3组等式作为手拉手的朋友。此时教师提出问题, 哪位同学能给这个没有朋友的第四个算式 找个朋友?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运用“定势打破法”、“逆向思维法”改题,创造条件使3 ×7+6× 4这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好几种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 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