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4)

2008-10-18  |  

  这样的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给予思考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

  策略四:注重操作 创设参与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计算、运算时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需要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于形象进行思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要利用形象使问题具体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精心组织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空间,有效引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各种感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这样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先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信封中的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意摆一个长方体(形状尽量不同),然后反馈、交流实验结果。即汇报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以及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最后发现规律,并归纳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再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纷纷动手拼合,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实践、筛选,最后统一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理成章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这样的操作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另外,外部的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操作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