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2)

2008-10-21  |  

  3.整体性。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发挥整体化功能。教师可以依据本班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场地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可充分利用教室周边、四角,教室小的可利用安全的走廊、门前、阳台等。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不仅要注重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需考虑各区域及其活动区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在设置活动区时,还要根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

  ,如图书角、美工角、棋区等:活动性较强的相邻设置,如建筑区、角色区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能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化功能。其次,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为配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可以在阅读区提供有关动物画册让幼儿浏览;在美工角让幼儿集体绘画动物运动会、折纸动物;在“动物园”中学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并进行表演,多方位地为主题教育服务。第三,在创设活动区环境中,还可注意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行为。如小班图书角布置两个娃娃看书的形象,暗示幼儿能共享材料,安静认真阅读:“医院”的墙壁上布置几个孩子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情景,教师可引导“医院”的就诊步骤及规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区域中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或自己动手制作;餐厅中的食品可以在美工角中让孩子做;活动区标志可以让孩子按顺序自行调换:新区域的产生、角色的确定、游戏的开展,都应注意让幼儿参与。这样,幼儿自主性、自理自治和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活动区的观察

  1.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往教师将观察记录幼儿发展当作是一种负担,存在着敷衍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目的不明确,二是没有感受到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活动区中观察幼儿行为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有效的指导。因为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材料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幼儿现有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情感、社会性、体力状况等可以真实地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宽松的游戏氛围还创造着幼儿的最新发展的可能性,显示着其“最近发展区”。可以说,活动区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良好场所。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掌握个体差异及“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作到因相施教,最终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选择适宜的观察方式。观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的方式多样,通过实践,我们觉得比较适合教师在活动区中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分析性观察、扫描式观察和活动区游戏观察。例如,活动区游戏观察是随各活动区活动进行的,是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着重描述幼儿在各活动区的行为特点。这种方法较适合在日常活动中运用,班上教师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区域作为观察重点,也可将自己计划中重点指导的区域作为观察记录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详细了解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具体表现,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各类活动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