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课程现代化

2008-10-21  | 古希 公元 古希腊 

  面向21世纪的课程现代化:背景、路向和行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黄南全一、历史背景: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课程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课程是历史的产物,课程的实质寓于课程的历史逻辑之中。课程的历史逻辑,可以概括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

  1.历史上已有的4种课程范式

  课程实质上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在库恩(Kuhn)的科学革命观看来,学校课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和变迁,实质就是课程范式的变迁。所谓的课程范式是指,特定时代里相互适切和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规范化结构程序、课程成就和课程观念的集合体。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产生和存在着4类常规课程,寓于其中的是4种课程范式。第一是“原始”课程范式。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种课程范式,时间大致是从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60O年,具有特殊的源流和起始意义。“原始”课程范式以古代苏美尔人的“文士学校”的课程为典型代表。第二是“艺术”课程·范式。这种范式从古希腊雅典时代一直持续到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时间大致从公元前6世纪跨越到公元14世纪。它萌生于古希腊雅典,而成型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那时,一方面课程首次担负起了甄别和筛选知识的职能;另一方面形成了以“7种自由艺术”为核心的比较完美的课程结构。第三是“学科”课程范式。它从15世纪发韧,一直持续到19世纪,至今仍在产生作用。那时人们创造出了教材,建构起了以“分科”为形式的学科课程模式。第四是“经验”课程范式。它萌动于19世纪末,在2O世纪初脱胎而出,成为欧美学校常规课程的“精灵”,一直持续到50、60年代。“经验”课程范式虽然饱含对儿童感伤的自然主义情怀,但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唯理性主义无止境泛滥到极点的当代,已经不起新兴的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的追问而面临危机。

  2.周期性突变律的基本涵义

  在一定时期内,课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不断地吸收文化发展成果从而构成新的课程内容,经历着的是一种累积式的量的变化,并呈现为该时期的常规课程,其中寄寓着一种特定的课程范式;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大发展,已有课程范式不能适应,导致常规课程出现危机,引发一次课程革命,发生质的变化,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理念产生一次新旧交替,新的常规课程形成,并寄寓着以改革的成果为核心构造出的新的课程范式。

  迄今为止,已经进行的课程改革有4次:第一次是在古希腊雅典时代,第二次是在文艺复兴当中,第三次是在19、2O世纪相互交替之际,第四次则始于本世纪50年代;而课程范式的突变如前所述,迄今已经历了四大周期。不同课程范式持续的时间即课程范式突变的时间间距,是依次递减的并遵循指数函数律,即各周期持续的时间是周期序数的指数函数。如果设f。为课程范式第n周期的持续时间,那么就有指数函数:fn=fn-1*21-n(f0=4000,0<n<4;单位为年)在上式中,f0=4000年,是来自“原始”课程范式持续的时间,直接的含义为:不同课程范式持续的时间是以“原始”课程范式的持续时间为基础的;其深刻的涵义则为:课程范式的突变律是由课程范式产生时被赋予的本性所规定了的。这里之所以限定0<n

  <4,一是因为经验上起始周期即为第一周期,它的序数大于0;二则一旦n大干4,比如n=5时,代人上述公式,得f5≈4(年),即第五周期的时间为4年左右,结果就与经验事实相悖。一种常规课程及其课程范式至少要覆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必然大于4年。这表明,上述指数函数律只适切于迄今为止的课程变迁史,超过这一范围它就失效。它启示我们:当代课程改革是课程变迁史上产生“质的飞跃”的断裂期,意即迄今为止历史上出现的4个周期,已经完成了课程范式演变的一个大周期;而从50年代以来的当代课程改革开始的是课程范式演变的另一个新的大周期。

  已有的4种课程范式都把儿童和教育内容看成是对立的,要么出发和落实于作为客体的内容上,要么出发和落实于作为主体的儿童上,使课程中出现了“主客二分”。它们实质上均属于“主客二分”型课程范式。而当代“课程改革”从一开始便立意超越“主客二分”,走向“主客统一”。首先,布鲁纳(Bruner)从认知层面敏锐而明确地提出了“学科结构”,阐明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作为客体的“学科结构”与作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在课程里的整合。人本主义者又在认知的基础上补入了“情意”,从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出发,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这样的课程范式显然与已有的“主客二分”型课程范式是截然不同的,它是崭新的“整合”型课程范式。沿着课程自身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史脉博的律动,我们感悟到,当今课程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课程范式从“主客二分”向“整合”的转型。

  二、现实路向:构建“整合”课程

  应该建构什么样的“整合”课程?循着课程演变的历史逻辑,针对现有“学科”课程的根本缺陷,我们必须超越“学科”课程,构建新的“整合”课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育和实现以下新的理念。

  1.树立为世界的教育和课程发展作出贡献的远大抱负10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课程一直在模仿、借用外国的理论和模式,思想意识中存在着盲目模仿的追随的心理。只有走出这种一味模仿、追随心理的限定,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强观念和创新追求,才能树立为世界的教育和课程发展作出贡献的远大抱负。我国将在21世纪中期建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强国”意即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均居前列地位,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要与这种“强国”地位相称,我们的教育和课程就必须创新,建立起教育强国。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面向21世纪的课程现代化》摘要:于课程的历史逻辑之中。课程的历史逻辑,可以概括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1.历史上已有的4种课程范式课程实质上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在库恩(Kuhn)的科学革命观看来,学校课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改革...
相关文章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二期课程改革和研究性学习(一)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21世纪幼儿教师的素质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造成的?
陪伴讲堂丨急性子孩子和慢性子孩子该怎么教育
亲亲大自然争做环保小卫士
浅谈培养幼儿创造力五法
自信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逐步引领,渗透,增强自信 让幼儿会听,想听,愿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