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课程实施实质(2)

2008-10-21  |  

  矛盾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常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

  常常不符合孩子的兴趣(尤其是他们当时的兴趣),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纳入到课程中来。于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有些尴尬的角色:一方面,经常要采用置之不理、转移注意或“许空愿”的“策略”,压下孩子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另一方面,又要时常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对另一个问题或事物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教师“压下去”和“调起来”的兴趣所指向的内容,就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而言,本质上并无二致。

  第二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相一致。为了使预定的目标能够达到,使预想的教学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老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排斥”孩子不合乎原定计划的问题和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教师也承认“很有意思”、“很有价值”,但由于担心原定计划不能完成,只好置之不理。教师们也愿意给幼儿一些自由探索和表达的机会,但常常因为“时间不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像“一日几游”的观光客,被司机兼导游的教师拉着拽着匆匆忙忙跑车观景。教学过程成了展示课程计划的过程,成了不讲实效的“走过场”。

  上述矛盾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尽管人人都承认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但是,当幼儿真的对某个问题感兴趣了,想学了,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了,不少教师却以“不符合原定计划”等为由,拒绝支持和帮助。在传统的意识中,课程实施就应该是这样一丝不苟、原封不动地执行计划,把预先设计好的静态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活动。于是,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既定教案,引导幼儿像计划中预想的学习者角色那样,“参与”—番,“活动”一番,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