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之我见(3)

2008-10-22  |  

  3.分组竞赛。幼儿掌握规则形成习惯,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弱,这常使他们“说的”与“做的”融合不到一块。因此,要给孩子建立一个竞争机制,让孩子在竞赛中,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同时监督,来逐步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如:今天吃饭时哪个小组又安静又整洁,活动时哪个小组玩具收得最快,哪个小组的柜子最干净等。最后以小组名义获得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三是通过民主商议,制订有效的生活规则。陶行知先生对学生自治的定义中有一点就是“学生自治不是打消规矩,乃是大家立法守法”。教师所立的规则,不一定适应幼儿的需要,等到颁布之后幼儿不能遵守,就左右为难。因此,班级的常规要求可以让幼儿共同制订。比如小朋友通过讨论得出了“我会轻轻走路、小声说话”, “吃饭的时候不讲话”,“与别人发生争执时我会让一让”等一系列的生活活动常规。由于这些规则是幼儿自己确定的,他们记得牢。有时一个人忘记了,会有许多人来提醒他。这样,比教师一个人不断重复规则要强得多。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实行值日轮流制度,让每个幼儿轮流当值日生,这样每个幼儿不仅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值日轮流制度能大面积地提高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帮助幼儿建立生活方式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单方面努力所能成就之事。因此,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家园合作,力求要求的一致性。家庭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在涉及生活方式缘由时父母是最常被提及的,其次才是老师及同伴等。在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方面,幼儿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只有家园合作,在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要求上达到一致,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上达成共识,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要持之以恒,达到养成教育的一贯性。健康行为表现应是规则的、恒常的甚至是自动化的,如定时、定量进餐等。因此,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偶尔发生的健康行为虽然也有益,但影响不大,只有养成习惯的健康行为才能对幼儿身心发展构成连续的从而也是实质性的影响。而健康行为一旦发展成为健康的习惯,便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约束个体的行为,使个体“不知不觉”地执行并完成。

  三是要结合实际,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都市化的社会环境制造了儿童的“现代病”电视病、空调综合病、化妆晶皮炎等,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和新的教育内容。因此,必须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樊 红:江苏省启东市和睦幼儿园 226200)

  摘自《教育导刊》杂志2007年10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