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真的存在人文缺失吗?(3)

2008-10-22  |  

  教育遭到的困境在一个物质世界趋于大同的背景下具有普遍性。二十一世纪,在西方有识之士描述的文化地图中,引人注目的将是新的世界观和

  人的完整发展、完整生活。他们还认为教育只有更多地关注人的本身,人才能持久体现其价值。另外,日本企业界巨头稻盛和夫与当代思想家梅原.猛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一致认为,当代日本人缺乏三种教育---创造教育、环境教育、心灵教育。他们尤其对心灵教育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甚至呼吁:”要让具有哲学思想的人来开办新的学校”。

  看来,现代教育是用科学的认知逻辑来理解人类社会乃至重设世界整体的意义,才导致了教育精神领域的规范危机……

  三: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展望

  教育是与人联系最密切的社会现象之一。因而,旨在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就更需要一种更关心人的哲学。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7]哲学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怀直接导致教育引导人的精神性发展。奈勒(Kneller,G.F.)指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哲学的根据,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8]

  倡导精神教育,期盼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是面对今天的社会和人生困境所选择的某种归真之路。而“教育只能从认识真理开始”。早在100年前,瑞典著名女教育家爱伦.凯发表了《儿童的世纪》一书。她本意是希望在20世纪的教育中,弘扬一种以幼儿的幸福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使命是多么崇高的啊!它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进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这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10]

  试想,一种教育若不能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世界获得相应的进步与拓展,又怎么能说是成功的教育。同样,一种漠视儿童精神发展的教育怎么能够培养精神。在新世纪里,教育者应该着眼于解放儿童的教育价值观。所谓解放儿童,实质上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将儿童当成一个理性的动物,当成一个“人”看,让他拥有着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将他看作人的预备;在儿童成长阶段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的伸展,还幸福于儿童。[9]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看,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这种教育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放儿童,首先是解放教育者自身的精神和观念,然后才会有生机勃勃的教育形式。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要是总漠视精神,结果只能是精神的荒芜,否认精神的结果只能是精神的倒错。[14]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