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儿童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3)

2009-11-24  |  

  (四)婴幼儿期是高级情感发展的萌芽期。2、3岁的幼儿已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常常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好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打人不对”等等,到4、5岁就喜欢“告状”,小云把玩具扔坏了”“老师,小生把我的画册抢走了”等。婴幼儿期表现很强的求知欲、好奇感,好提问,懂得要穿漂亮的衣服等这些都是理智感、美感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在人格发展的论述中提出:个体基本信任感产生于乳儿期、自主感产生于婴儿期,主动感产生于学前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期是儿童的情感期,如果这一时期忽视了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将影响儿童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因此,早期德育的起点应始于情感教育。

  三、家庭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你的孩子快乐吗?中国“零点调查公司”曾对3—15岁孩子是否快乐作过一次调查,问孩子:你幸福、快乐吗?10%的孩子回答快乐,80%— 90%的孩子觉得不快乐,而问家长:你的孩子快乐吗?却有80%—90%认为是快乐,10%认为不快乐。为什么家长与孩子的回答比率正相反,因为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吃、穿、玩,而忽视了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关注。而孩子需要的是情感的满足。由此表明,家庭情感教育应引起家长的重视。怎样进行情感的培养?

  (一)塑造情感丰富的家长形象

  家长的形象是孩子直接模仿、学习的最好榜样,人们常说,孩子是望着父母的“活的形象”长大的,情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纽带。父母自身应具备热情而深厚的情感,开朗乐观的性格,善良、正直、坦率、实诚的品格,以良好的情感品质影响孩子。

  父母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做到尊重与要求相结合,任何溺爱、偏爱或失爱,都能使孩子情感受到刺激。父母要有稳定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不必要的激情和冲动,当发现孩子做错事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怒气,以平静的心态与孩子交谈、沟通。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了解是沟通的条件,倾听是沟通的关键,家长应与孩子平等相处,学会商量,允许孩子讲话,能够接受批评,承认错误,才能使沟通渠道顺畅。

  家长要抽出一定时间多陪陪孩子,切忌以“侦探的身份”、“警察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福建省2005年儿童节前曾有学者对100名孩子作调查,问孩子你最想得到父母送的是什么礼物?其中有97%的孩子选择“最想与爸爸妈妈快乐地玩一天。”这就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心愿。

  家风的形成也很重要,每个家庭在历代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