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3)

2010-09-06  |  

  为了充实材料,除了图书孩子们又陆续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小贝壳、小海螺、毛绒动物。根据这些材料的特点,我把它们摆放在了不同的区域内。慢慢地,在游戏区就有了”海洋博物馆”,在语言区就有了“我编的海洋故事”,在建筑区就有了“海洋馆”。其中“海洋博物馆”所展示的物品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比如,最初只有一些贝壳、海螺、珊瑚、海马等,后来就有了一些与海洋生物有关的玩具,接下来孩子在“博物馆”中陈列了相关书籍,并自制了标本。当建筑区的“海洋馆”各馆区需要“引进”一些海洋生物时,“博物馆”就慷慨解囊,贡献了不少自己精心收集、制作的材料。区与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为了满足自己活动的需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进行了补充。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及时接受了来自于幼儿行为和周围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有目的地把幼儿带来的材料投放到各个区域中,从而为幼儿提供了蕴含着教育目标的潜在环境。)

  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令我兴奋。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了不同内容的图书,让其他小朋友都能知道自己的“研究”及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并在活动中 “引经据典”地力图使同伴认同自己的“研究”。他们不仅喜欢自己的创作,而且经常阅读同伴的“杰作”,这大大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了解。(这确实说明了孩子的需求就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的需求,将活动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这次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兴趣是弄清楚自己关心的问题,固此他们才能在物化着教育目标的环境中主动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并产生相应的一些成果,比如实物、玩具、自制的图书等,从而很好地体现出了环境对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另外,在这次阅读资料的学习中,幼儿将环境创设活动从墙饰转移到了活动区。空间的扩展,也会使幼儿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外出参观随着活动的进行,我向孩子介绍了《走进海底世界》这本书。书中的内容使孩子大开眼界,激发了孩子想去看一看海底的热情。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增加孩子对海底动植物的感性认识,我们决定参观“北京海洋馆”。(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必须对幼儿表现出来的需要、愿望、想法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在将活动目标与幼儿需求相结合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以满足。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