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存在的四大误区(3)

2010-11-03  |  

  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乃至以后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不少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老师不是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耽误时间,就是浅尝辄止和“越俎代庖”。当然,更谈不上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不会嘉奖这些幼儿,让全班幼儿赞赏、仿效,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探索、分享和体验欢乐和成功。

  当然,当前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误区可能还远远不止上述的四种。造成上述误区的原因也是一个多元因果网。主要原因是否有以下三点:

  一是受传统科学教育教学思想束缚。重讲解,轻互动;重知识、方法传授、轻兴趣、欲望激发;重科学技能提高,轻科学素质培养。

  二是深入学习《纲要》不够。没有认真学习《纲要》,掌握其精髓。其实,《纲要》通篇贯穿了“着眼未来,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主张为每个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与条件。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善于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或喜欢的 活动,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变成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支持幼儿的“胡思乱想”,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或“胡言乱语”,积极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和分享,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

  三是没有建立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光认识《纲要》的精髓,还是不够的。“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要走出“误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新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一是要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和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二是要使科学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三是要多开展个别和小组的自主操作、探究活动;四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和合作。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