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3)

2013-12-06  |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感受,才能实现人格升华,才能将活动与道德生活连接起来,找出其中所蕴藏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温暖的家》一课时,安排了“摸摸爸爸妈妈的手”、“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 等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父母的辛劳,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位学生在摸了做菜生意的爸爸妈妈的手之后写道:“爸爸妈妈的手为什么这样粗糙,甚至还有一道道裂开的口子?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活儿让他们变成这样的呀!他们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冒着严寒去批发土豆,还要背到嘉陵江边洗干净,双手泡在刺骨的江水里,能不裂口,能不粗糙吗?”一位学生在跟妈妈去“商场”上了一天班后写道:“我看见妈妈在商场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一会儿都不能坐。腿软了,脚肿了,挣钱多不容易呀!我今后一定不会乱花一分钱,因为那是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

  四、重预设轻生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课堂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全班学生都说家乡的山水很美,唯独一位学生说:“家乡很丑。”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装出没听见的样子,全然不顾那个学生的感受,接着按预设的教案“顺利”地进行教学。事实上,听课人员课后了解到,那个学生的家就在工厂附近,整天到处是黑烟、污水、垃圾…… 而老师没有很好地捕捉到课堂中生成的教育契机,相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活动化教学中,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中,会生成许多教师在备课中难以预料的问题或话题,需要教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教育素材和教育契机,才能使品德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活动化教学使小学品德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活动化”,就去片面追求新颖和潮流,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实施活动化教学中,请老师们多想一想:“我所设计的活动有实效吗?”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