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与文学艺术

2014-09-02  |  

  这里的丹顶鹤与文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丹顶鹤与文学艺术。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鸟像丹顶鹤这样走近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乃至走进如此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家的心灵。所以,丹顶鹤既成了文人笔下吟咏的对象,又成了艺术大师们手中塑造的摹本和母本。

  就说丹顶鹤与诗文吧,据研究者胡洪涛介绍,从西周到清代,咏鹤、赞鹤、悼鹤等文人有120多位,其作品计160多篇(首),究其缘由,正是丹顶鹤具备的绰约体态、天然神韵、淡雅风度、超尘脱俗的艺术形象,使他们“感物吟志”,从而在外在美的感受与内在情的碰击中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才成为历史的必然。

  以诗为例,人们熟知的《诗经》中,一首《鹤鸣·小雅》,写于公元前827年至782年周宣王在位期间,历来的研究者将其列为“招隐诗”,即用借喻手法,把在沼泽地里鸣叫的鹤比作民间未仕的贤人,劝周宣王把这些人招为国用。于是,留下了“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声闻于天”的名句,还自此传下了把皇帝招贤诏书称之为“鹤板”、鹤板上的字体称之为“鹤书”的典故。

  古十三经之一的《易经》中,在《周易·中孚》篇有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译成现代白语,意思是大鹤在背阴的地方鸣叫,小鹤受到感染也应和鸣叫。于是说“我有一杯美酒,我愿与你同享。”后人延伸将高雅之士叫做“鹤鸣之士”,朋友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和谐关系。

  汉代有两篇与鹤有关的赋相当出名,一是“文景之治”时一位叫路乔如的名士写的《鹤赋》,算得上是一篇由颂美鹤到颂盛世的颂歌。另一是东汉顺、桓之际一位叫崔琦的文人作的《白鹤赋》,算得上是讽上刺帝的檄文,从颂到批,时间跨度仅30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七步成诗”的曹植、怀才不遇的鲍照、“集六朝之大成、开唐诗之先河”的庾信、齐梁文坛的领袖沈约等,都留下了十分著名的鹤的诗文。如我们现在见到的王粲、曹植的《白鹤赋》、鲍照的《舞鹤赋》,沈约的《夕行闻夜鹤》、庾信的《鹤赞》,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52523356
邮件:ask060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