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四年级上册)

为解读《望洞庭》补笔

2008-10-14 凤凰语文 作者:高林生 | 洞庭 刘禹锡 湖色 

   读张忠诚又一篇解读课文的文章,深为张老师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我想为该文补上一笔而使它形神兼得。

  我觉得对此诗的理解,既要抓“望”,也要抓“和”。首先是因为刘禹锡在这首诗中的“望”,是“和”的缘起。我们常说的即景抒情,其中很重点的一点,就是由“景”引发“情”。另外,“望”又是题目中的关键字,它从月夜遥望的角度,一下子就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了。这一“望”可了不得,因为它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只是轻轻的一笔,再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的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和无比宽阔的胸襟。所以我觉得,这一资源还是保留为好。当然,教学时不一定花费太大的精力。因为这是一点就明的事。再说“和”字。它下得工炼,诗人用了极其洗练的一笔,不但准确地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还把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另外,这里的“和”字富有多层含义:天上的月与地下的湖“两相和”;“月光”与“湖色”“两相和”;“湖水”与“君山”“两相和”,更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两相和”。故而建议将一“望”一“和”联系起来去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这里,前者重点表现的是作者得到的山水之“形”,而后者重点表现的是作者得到的自然之“神”。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正是这种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矜气作色的描写,不但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切、融合的关系,而且表现了作者旷达、包容的精神世界。所以,一是抓住“望”,二是抓住“和”,这样一来,形与神可以兼得。

  以上补说,多有画蛇添足之嫌,见笑,见笑。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为解读“望洞庭”补笔》摘要: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另外,这里的和字富有多层含义:天上的月与地下的湖两相和;月光与湖色两相和;湖...
相关文章望洞庭咬扣词句,体悟诗境——《望洞庭》一得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望洞庭》教学设计一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瑞雪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扫一室”与“扫天下”》教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散落的钞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月光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