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年级下册)

苏教五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

2013-02-02  | 望湖 望湖楼 二十七日 

  【设计说明】

  古诗教学应注重策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

  【过程揭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 课前准备,做好铺垫。

1、 师:你们班的老师贵姓?(孙)哦,那和孙悟空是

  一家子,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和孙悟空有点关系。你看孙悟空能上天,能入地,这使我想起了《音乐》第8课的歌曲《天地之间的歌》,会唱吗?(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2、 师:我们赛赛书法如何?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那老

  师今天就用双笔书法写下我的名字。(用双笔字写下名字)轮到我们班小书法家表演了,推荐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二、 引入正题,学习古诗。

  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西湖 、夏季、景色)

  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读题,解题,了解作者

  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这是谁写的?(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

  四、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

  五、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

  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六、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

  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

  七、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

  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

  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

  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

  6、指名诵读这首诗。

  八、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

  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诗言志,歌咏情”,比如苏轼写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

  2、师生吟唱。

  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他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

  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

  九、对“对子”练习。

  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

  2、迁移: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来说两句!

  十、课堂练笔。

  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

  十一、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

  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许多诗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三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再去查一查另外四首。

  大家预习第二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自我点评

  在青小借班上课,知道班主任姓孙。西湖这场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与孙行者有点关系。引入《天地之间的歌》为后面的唱诗又作铺垫。

  双笔书写引起学生兴趣,也替老师板书古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初步感知苏教版教材为什么会把古诗想会在一起。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醉”字的理解是关键,这又巧设疑问。

  这一环节为学生自主感悟阶段,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原则,不宜作过深理解。

  猜雨下了多长时间,这一问题设计巧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西湖这场雨的主要特点。引用《风雨兼程》歌词,饶有趣味。

  学生会咬文嚼字,感受语言美。

  引导学生学习读诗的技巧很有必要。“朗读是有技巧的”。

  潜移默化让学生感悟到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重音。

  诗与歌进行结合,引起学生兴趣,把古诗学习推上一个高度。

  只要对诗的意境美感悟深些,就能结合自身音乐素养为这首诗谱上曲子。经过吟唱对诗的感悟更深。

  体会对偶句用词精确之美,为以后古诗学习作铺垫。

  学会感悟,学会品诗,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很有益处。教师以诗品诗,饶有趣味。

  “醉”字一解,感情升华,苏轼喜爱西湖美景的感情跃然纸上。

  发散迁移,为今后对苏诗、词的学习作下铺垫和引导。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五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摘要:天,能入地,这使我想起了《音乐》第8课的歌曲《天地之间的歌》,会唱吗?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2、 师:我们赛赛书法如何?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那老 师今天就用双笔书法写下我的...
相关文章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
苏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桥》说课设计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设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照片里的故事》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