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活动模式

2013-08-09  | 模式 社会 幼儿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

  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

  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可以用电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画板或***代替。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

  四、实际练习教学模式

  让幼儿在鈥溩鲋醒р潱嘌锥己玫纳钕肮呒敖煌芰Γ镏锥诨赖鹿娣丁⑿形荚颉

  教师要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同时,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练习要求,使教学延伸至课外、园外。只有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五、艺术感染教学模式

  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

  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明理。因此,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提一些问题,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作品中的某个道理,激发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得出正确的认识,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幼儿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活动模式》摘要:行为。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情境...
相关文章“小时候”社会教育活动在全国启动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
家庭也来实施社会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教育的11大方法
废旧材料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园一日良好常规的培养
小班幼儿午餐和午睡习惯培养
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美术欣赏与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创造潜能的培养和启迪
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