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2)

2016-04-28  |  

  潜伏期2个月至数年不等。

  1.猪带绦虫病

  由成虫引起,与牛带绦虫病大致相似。

  2.猪囊尾蚴病

  由于寄生的部位、数目及人体反应不同,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脑囊尾蚴病:症状极为复杂多样,可全无症状,也可突然猝死。临床分型,观点仍不一致。癫痫是最突出的症状,重者可呈癫痫持续状态,一般在排虫后或皮下囊包出现后半年出现,1/10可自行缓解。颅内压增高、精神失常亦为常见症状。头痛、呕吐、眩晕、耳鸣、失明、感觉障碍、截瘫等也有出现。

  在脑室者,常引起间歇性脑积水,晚期致永久性机械性梗阻。临床上出现脑神经及脊神经受累的症状,易导致病毒性脑炎,且病死率增高。

  (2)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常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触摸皮肤或体检时发现。皮下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微隆起或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大小相近,如黄豆或蚕豆,中等硬度,如软骨,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亦可自动消失。肌肉内大量寄生时,肌组织被挤压、变性、萎缩,患者四肢因非肌纤维代偿性增粗即假性“肌肥大”,出现四肢软弱无力,甚至行走困难。经过一定时间最后钙化。

  (3)眼囊尾蚴病:可发生于眼的任何部位,但以玻璃体最为多见,其次是视网膜。检眼镜下可见灰白色带有蓝色反光的圆形囊泡,周围呈金黄色光圈,有时可见虫体蠕动。玻璃体混浊,重者失明。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诊断:

  (1)病史:有猪带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虫卵或节片。

  (2)临床表现:对有癫痫病史者,应高度警惕,多数患者有癫痫发作史、颅内压增高、其他精神神经症状和体征,有皮下结节者有助于诊断。

  (3)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手术摘除结节为白色光滑的囊肿,内含囊液及头节,可确诊,亦是脑囊虫病的旁证。

  鉴别:

  1.皮下囊虫结节应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结节性硬化等相鉴别

  (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往往皮肤有浅棕色斑点及阳性家族史,结节呈串珠样沿神经干走向分布,活组织检查更可明确诊断。

  (2)脂肪瘤:质软,分叶状,常呈对称性,有家族史,可有巨大型,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结节性硬化:常有阳性家族史,多在幼年起病,面部常有皮脂腺瘤。

  (4)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处皮肤红肿,儿童有发热、肝脾大、骨髓抑制等,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2.脑囊虫病应与原发性癫痫、颅内肿瘤、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1)原发性癫痫:往往有阳性家族史,颅脑CT或MRI无阳性发现,脑囊虫病常有绦虫史、皮下结节。免疫学检查有助诊断。

  (2)颅内肿瘤:经免疫检查和CT或MRI检查则不难将二者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蛋白和细胞数中等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涂片可能发现结核杆菌,若结合免疫学检查和脑CT则可确定诊断。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有哪些并发症:

  可呈癫痫持续状态,引起脑积水,失明,截瘫,假性肌肥大和钙化。可并发囊虫性脑膜炎,交通性脑积水,共济失调,并发脑疝等。

  如何治疗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

  西医治疗

  1.猪带绦虫病的治疗

  治疗药物同牛带绦虫病。但应注意,治前明确诊断是否同时伴有囊尾蚴病,若使用吡喹酮或阿苯达唑治疗时,更应注意因伴有囊尾蚴病而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应予住院治疗为宜。一般首选南瓜子、槟榔、甲苯达唑能驱出完整虫体,无致囊虫病危险。氯硝柳胺(灭绦灵)对虫卵无效,有致六钩蚴感染的危险,一般不用。

  2.囊尾蚴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所有囊尾蚴病人均应住院治疗,密切观察服抗虫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②对有猪带绦虫病的患者,应先驱治绦虫。

  ③对临床上癫痫发作频繁或颅内压增高者,应先作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外科施开窗减压术后再行抗囊虫药物治物。

  ④眼囊尾蚴病应手术治疗,不可采用杀虫治疗,因杀虫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加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2)病原治疗

  ①阿苯达唑(albendazole):又名丙硫咪唑,因其作用温和、缓慢、副反应轻,疗效确切,目前一般用做首选药,总有效率98%左右。剂量:15~20mg/(kg·d),分2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或更长,每疗程间隔2~3周。未愈者可适当增加疗程或改服吡喹酮治疗。副作用重者可予对症处理,暂停服药,降颅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②吡喹酮(praziquantel):给药剂量:治疗皮肌型囊尾蚴病总剂量为120mg/kg,3次/d,分4天口服;脑囊尾蚴病患者,采用总剂量180mg/kg,3次/d,分9天口服。总有效率近98%,杀虫迅速,效果良好。间歇2~3个月重复1次。此药副作用较为严重,多因虫体死后,炎症反应和水肿加重,出现原有症状加剧,颅内压明显增高,个别病例治疗后因发生脑疝而死亡,故应高度警惕,必要时先降颅内压再行治疗。

  (3)手术治疗

  ①眼囊尾蚴病应进行手术摘除。

  ②脑囊尾蚴病,主要适用于脑实质内单发大型囊泡或多囊泡聚集产生占位效应;脑室、脑池内囊虫引起梗阻、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椎管内囊虫引起脊髓压迫症。

  (4)对症治疗:对颅内压增高者,小儿可给予20%甘露醇1~2g/(kg·次),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静滴,1次/d,连续3~7天后再行病原治疗。对严重颅内压增高、视力明显下降,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双侧颞肌下减压术。对癫痫频发者,除降颅内压外,应选用地西泮(安定)、异戊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药物。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预防:

  1.积极治疗病人。

  2.加强粪便、猪圈管理。

  3.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带囊尾蚴的猪肉,切生熟食的刀砧分用。

  4.加强肉类检查 尤其加强对农贸市场商贩及农村自销猪肉的检查与管理。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