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缺少训练

2008-10-18  | 语文 训练 语言 

  “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由于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了“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却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课程实验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而忘“训练”,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其实,这是对新课程中核心内容的误解。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我们说,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它犹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人文性,一面是工具性,而语言文字是其共同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有水无舟,寸步难行。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忽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难以把握,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试想,如果学生字不认识、不会写,词不懂意思,课文读不流畅,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成了空架子、花架子?等到某天蓦然回首时,人文性的博大精深学生也就无法体会。有专家说:“语文,语文,学语学文。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平衡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平衡。”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把目标锁定在“应试”上,致使阅读教学被搞得支离破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像打碎的花瓶,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不见了踪影,吸引人、感染人的情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否认,科学而有效的训练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于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也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训练都是需要的。试想,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古诗文的背诵,大量好词佳句、名言锦段的积累,仅靠“感悟”行吗?“训练”本身并无多大过错,关键是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训练,使“训练”包容“感悟”,促进“感悟”,加深“感悟”;让“感悟”体现“训练”。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语文教学不能缺少训练》摘要: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课程实验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弃“感悟...
相关文章蒙氏专栏(四)语文教学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生活,语文教学的一片沃土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两个问题
浅谈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1~6年级语文各阶段学习目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灵活运用五步作文教学法
浅谈小学习作指导中的“对比”训练
作文教学“拦路虎” 走出山乡小学作文教学困境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