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案例研究方案(2)

2008-10-18  |  

  ②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

  在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中,他提出“解构的任务就是消解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使得人们找不到所谓永恒的本质和中心。”在德里达看来,在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除了森严的等级高低,绝无两个对项的和平共处,一个单项在价值、逻辑等方面统治着另一个单项,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解构一个命题,从根本上说,便是在一特定时机,把它的等级秩序颠倒过来。必须通过一种双重姿态、双重科学、双重文学,在实践中颠覆经典的二元对立命题,全面转换这个系统。”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而现代教学就是要颠覆这种话语等级秩序,消解以教师为中心的对话方式,倡导“民主、平等、和平共处”的对话精神。

  德里达还指出:“解构一段话语,即通过在文本中识认出产生了据说是论点、中心概念或前提的修辞活动,运用话语本身的逻辑将其推到极端,就能看到所谓的论点、中心概念或前提是一种非常模糊、自相矛盾的东西,并没有一种完整性,二元对立的关系就被消解了。”从这个意义理解,没有一个文本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消解“文本中心论”,倡导师生与文本民主、平等、和平共处的对话精神。

  2.教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多元变化促使我们“与我们自己、我们的概念、我们的环境以及与他人的协商。确定性的丧失鼓励我们——如果不是导致我们——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避开“只有一种最好”或“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由此,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寻求对主体/客体、心灵/身体、课程/人、教师/学生、我们/他们等进行折中的但却是局部的整合。这一整合是动态的过程;它是协商的而不是预定的,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知道便是扼杀”(定义性认知毁灭未出生的思想)“探究便是解放”(开放可能性)。

  在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理论的对话教学中,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个体发展的身心需要;对话不仅仅在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更扩展到师生与课程、与自我、与社会、与过去、与未来等的全方位立体的空间中。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