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思想指导语文考试改革(5)

2008-10-18  |  

  主观式试题的本质特点就是注重过程,注重语言应用,因此较之客观式试题,它更容易检测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比如,杜牧的《清明》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若要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懂得“纷纷”这一词语在诗中的作用,就应该看他们的具体表达,而不宜采用选择题。如果学生能够看出“纷纷”既是写了春天的雨景,又是在形容雨中行路的那位行人的心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写法,那么他们就具备了对这一词语的鉴赏能力。至于评分标准,只要抓住景与情两个要点,语言表达则完全可以放开。

  通常,我们的一些试题喜欢让学生回答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实,这样的题目远没有让学生用这一修辞方法造句,或者按照某一句式仿造一个句子来得好。这是因为懂得某种修辞方法只是名词术语的考试,而造句、仿句则是语言的实际应用,是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它较之理解修辞方法的测试更能显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测试采用主观式试题与客观式试题相结合,更应重视主观式试题,它更符合语文实践性的本质。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考试不管考什么和怎样考,有效的测试其最终成果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及实践活动表达出来。这样,语文考试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变成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

  最后,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经久不衰的经典。如果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样的道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语文学习是累积性的,一般来说不容易立竿见影,因此语文考试需要加强对经典、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也不可能创新。但继承不同于死记硬背,积累也不等于八股训练。考核语言文化的积累要体现语文学习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同、方法不同,考试评价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而且,也不能把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简单地理解成只考查语言文学常识,做一些识记性的填空题、选择题等。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