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

2008-10-21  |  

  英国的新教教徒,原来主要信奉加尔文教。由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Henry,1491—1547)于1532年开始与罗马教皇决裂,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次英国的宗教改革,建立了以国王为教会首领的英国新教“圣公会”,也称国教会。但因英国国教在教义、教规上与天主教旧教相比变化不大,又引起国教会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分化为反映平民利益的清教教派与反映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教派,两派斗争结果,确立了国教派的统治。英国国教并不像上述其它新教那样直接关心劳动群众的教育,这和英国政府不关心国民教育的旧传统有一致性。因此,英国在宗教改革前后,一般平民的教育主要由资产阶级慈善者个人或慈善团体捐款兴办,但教会在学校的信仰上却给以监督。由于英国国家和教会都不关心人民教育,结果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而且其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双轨性。但国教会对英国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却在组织上、物力上与思想上有广泛的支持与影响。

  概括起来,可以看到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有很大影响。一般说各新教教派积极提倡把教育扩大到平民子弟,就这一点来说,比人文主义的世俗教育还要进步些。他们所开办的初等国民学校,成为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制度的始基。虽然新教教育的教育目的在于宣传新教教义,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劳动人民掌握知识。同时新教教派在激烈反抗旧教控制教育的斗争中,多方面吸收入文主义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破旧教教育的狭窄范围,在教学方法上力图贯彻当时已出现的新的原则。例如注意儿童的自然发展与思考力的培养;注意直观教学原则的要求;对中、高等教育给以符合新

  时代精神的改革,使之更为接近实际生活;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总的时代要求,不仅对促进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在教育的发展史上也具有一般的社会意义。当然,新教教派的教育实施也必然带有它的严重缺点,如仍然保留宗教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仍把知识、道德与宗教虔信作为教育的共同目的;科学知识的地位在教育中依然低于古典知识;教学方法上仍存在形式主义;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双轨制自宗教改革后更有明显的发展等等。

  2.耶稣会派的教育措施

  宗教改革既然是一场反抗旧教教会的革命斗争,就必然要招致旧教教会的抵制,因而出现了“反宗教改革”的斗争。这一斗争的最典型、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耶稣会派”(TheOrderofthe Jesuits)的成立。

  西班牙军官、天主教的狂热信徒罗耀拉(Loyola,1491—1556)于1534年创立“耶稣会教团”,1540年得到罗马教皇的认可。耶稣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抵制、破坏宗教改革在人的思想、精神方面的影响。它所使用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传教:到世界各地去传播旧教教义来麻醉人民,一方面使各地人民从思想上服从罗马教皇的权威,另一方面对新发展的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掠夺与政治上的控制;

  忏悔:利用对耶稣忏悔的宗教仪式,加强对被视为“异端”的人的思想监督与政治迫害;

  教育:为了夺回因宗教改革而失去的教育独占权,不惜花费经济力量,到处开办耶稣会学校。这种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抵制宗教改革的新教宣传,并在世界各地建立天主教教会的宗教控制。耶稣会不注重兴办初等学校,而把力量主要放在中、高等教育上。注重用教育紧紧控制青年的思想。因此,耶稣会所办的学院(College)无论在设备、内容、方法上,都力图精良,以与人文主义学校和新教所办的学校相抗争。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