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宝宝的一天(2)

2010-06-12  |  

  二)情景感知:

  1、“我们已经知道妞妞在

  幼儿园的一天作些什么事情了,妞妞的妈妈也很想知道妞妞在幼儿园是怎样过的,听,妞妞妈妈打电话来了!”

  1、“叮铃铃,谁来电话了?”老师边问边做接电话状。

  2、老师扮演妈妈,一大班幼儿扮演“妞妞”:

  2、一老师扮演“胖胖”

  妈妈:喂,你是妞妞吗?

  胖胖:喂,你是沈老师吗?

  妞妞:是呀,我是妞妞,你是谁呀?

  老师:是呀,我是沈老师,你是谁呀?

  妈妈:我是妈妈,你在幼儿园干什么?

  胖胖:我是小熊胖胖,因为过两天我们的动物幼儿园也要开学了,不知道到幼儿园要做些什么事情,开不开心,好不好玩?所以今天我打个电话问问。

  妞妞(师):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

  妈妈(胖胖):除了搭积木,你还在干什么?

  妞妞(师):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

  妈妈(胖胖):妞妞(沈老师你)在幼儿园开心吗?

  妞妞(师):我在幼儿园真开心!

  妈妈:真好,妈妈现在要上班了,妞妞再见,等回家也和妈妈做游戏、一起玩好吗?

  胖胖:哇,原来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做这么多事情,玩这么多好玩的,真开心,我真想现在就上幼儿园。谢谢你!沈老师,再见!

  妞妞(师):好!妈妈再见!(再见)

  妈妈:妞妞再见!

  三)游戏感知:

  1、老师:“谁也想跟妈妈打电话的?”(这是谁呀?哦原来小兔也要上幼儿园了,它也打电话来了,想问问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谁来和小兔打个电话?)老师扮演小兔在打电话时能先看电话号码,边说号码边拨号。

  2、老师与几个宝宝玩打电话游戏,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并能将话将完整。

  当个别宝宝能将话讲完整或能围绕中心的将自己的答案说的与他人不一样时,老师立刻以星星等粘贴纸作为奖励。

  3、老师:除了和妈妈打电话,我们还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和客人老师打电话,现在就请宝宝去找一个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一起玩玩打电话的游戏,告诉他们你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开不开心,好吗?

  3、师:有许多动物宝宝也很想知道幼儿园

  的生活是怎样的,开不开心,现在就请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位动物朋友和他打打电话,告诉它,在幼儿园能和小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事情。(不用搬椅子)

  4、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并指导。

  4、幼儿游戏,教师先以观察为主,不参与和干预宝宝的游戏。

  5、师能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如以同伴身份介入)

  四)分享提升:

  集体交流:(请幼儿抱着与自己打电话的动物宝宝一起回座)“你告诉动物宝宝你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了?”

  个别幼儿交流,可对照先前的照片说一说,但鼓励幼儿与别人说的不一样。(及时奖励)

  注:黑色字体为第一教时活动方案,红色字体为第二教时时的方案修改;黄色是删除部分。

  一、 优势分析:

  1、 题材的选择非常符合小班儿童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正如在设计活动时所考虑的那样,在整个活动的实践中,看到了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乐意开口,我想这样的表现与发展是新生小班幼儿所需要的。

  二、 问题剖析:

  1、 在“游戏”环节中,对幼儿的观察不全面,致使指导没有针对性:如刚开始请宝宝参与打电话游戏时,老师过早的以游戏身份参与“电话”游戏中,而“打电话”是两两互动的,于是必然在与一个对象发生关系时忽略了其他宝宝的行为表现与发展需要。这是本次活动中最明显的不足之处。

  2、 材料的创设上欠缺周全的考虑:贯穿整个活动的“电话机”,在预设中已出现了“实物”与“替代物”的两难问题,但未曾很好的解决,致使遗留在

  活动过程中,在活动展开时出现了宝宝抢电话及将注意力放于电话玩具的摆弄中的个别现象。

  3、 情感上的激励不够力度,幼儿间的同伴榜样示范作用未正真有所发挥:当活动中出现个别幼儿“智慧火花”或非常好的“语言模式”时,作为老师的我有所提点,如佳音会说出“和小朋友一起捏橡皮泥”时,我只是再次将其语句重复并说了句“真棒”,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其年龄特点,小班宝宝其实是很“现实”的,话语的表扬不能满足他们的自豪与满足感。错失了让其他宝宝关注与效仿的最佳时机。

  三、 改进策略:

  1、 观察有层次,心中有目的:首先在活动开展中,特别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时,老师应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多以观察为主,切忌匆忙和盲目的介入与指导。如导入“打电话”游戏后,老师先让宝宝们自行结伴、打电话,然后对全体幼儿进行全面、客观并粗略的观察,这时观察到的是孩子愿不愿意参加到打电话游戏中,是与活动环境特别格格不入的个别“突出”的幼儿,如站着不愿参与的、等待不知所措的、注意力游离于活动本身之外的等明显异于活动本身的。其次就可抓“ 小节”,所谓“小节”即与活动内容相符的表现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这时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目标的达成),如观察并倾听孩子在打电话时能否运用礼貌用语?能否主动的与同伴进行交谈?能否将话讲完整?对话的内容与预设内容的匹配度怎样?等问题。

  2、 将设计时出现的两难问题消灭于前期的经验准备之中:也就是说,当在设计一次教学活动时,老师对活动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要考虑到,并一个个解决,当自己不能解决,他人也无法给予帮助时,将问题作为一个孩子的前期经验来让孩子或与孩子共同解决。如在电话机“实物”与“替代物”发生矛盾时,就可在区域或角色游戏中向孩子设疑——要打电话了,可是电话机没有了,怎么办?引导孩子运用替代物。这时,“两难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3、 多采用实质性的奖励机制,提高

  幼儿同伴间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都会在日常的教学与和宝宝们的接触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其从属情感越浓厚,即一个宝宝做了一个动作(或说了一句话,甚至是一声叫喊),孩子们不管这个动作(话、喊叫)是否合适、正确与否,都会义无反顾的跟从与模仿。针对这一点,当宝宝在活动中出现一些“了不起的表现”时老师应将其表现给予扩大,并以一些实质性的物质奖励作为给孩子的肯定,如星星、印章、糖果,让这位出色宝宝在得到物质满足和心理满足的同时,将“出色宝宝的示范性发挥之及至,同伴之间的示范引导很多时候比老师的再三说教对小班宝宝来说更有效,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体验在幼儿园 与老师同伴相处的快乐。

  2、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

  重点与难点:

  重 点:熟悉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体验于老师、同伴一起生活的快乐。

  难 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说说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的情感体验。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