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

2010-08-19  |  

  二、创设开放的、激发主动探索的环境

  1.提供的材料应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皮亚杰理论认为, 3—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 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需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才能达到动作的内化, 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才能产生符合逻辑的推理。可见, 幼儿的数经验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进行自我建构获得发展的。教师应为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 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 逐渐达到目标要求。

  2.数学材料的选择应该生活化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创设活动冲突, 引导幼儿寻找材料

  罗杰斯认为: 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 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 才会全身心投入, 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这时, 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为此, 我们把数学教育内容按大纲要求生活化,创设活动冲突, 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大班幼儿学排序, 我们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 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 怎样解决洗手不拥挤的问题, 幼儿很快进入角色, 踊跃发表意见, 有说一组一组去的, 有说让女孩先洗的, 有说要互相谦让的, 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 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 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方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 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 看谁找得多, 并且带来幼儿园, 与其他幼儿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幼儿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时, 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经过这个有充裕时间的寻找、分类过程, 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可见, 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

  2)交换自带材料, 多角度理解数学关系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繁多, 包含的关系数学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 总想看一看, 摸一摸,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 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操作, 可用材料极其丰富, 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 幼儿拓宽了视野, 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 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