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体验(3)

2010-09-10  |  

  1、循环激发策略。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受―表达―感受―表达。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憎,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如“好心的长颈鹿”,第一步引导幼儿欣赏长颈鹿的外部特征;第二步让幼儿大胆的表达;第三步再次欣赏,引导幼儿思考“长颈鹿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第四步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你想让长颈鹿帮谁做什么事"。幼儿的思路被打开后都踊跃的发言,有的说想让它帮送奶工人送牛奶,这样送奶工人就不用辛苦的跑上跑下了,有的说帮小朋友拿挂在树上的风筝等。最后孩子们把想的说的都画了下来,画面充满了童趣,表达了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

  2、递进激发策略。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受―联想―迁移―表达。如在"色彩的冷与暖"中,第一步让幼儿想想自己现在的情绪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步把自己的心情与颜色,自然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第三步迁移变化,创作出自己特有的心情图。结果有的孩子用灰色的月亮表示自己很伤心,有的用红色的太阳表示很生气,有的用粉红色的花儿表示自己很幸福。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情绪,而且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良好的方式进行表达。

  3、交互激发策略。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觉―表达―反思―表达。第一步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亲人对自己的关心,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同时感受残疾儿童生活的不幸;第二步想想说说自己和那些弱势人群相比,幸福在哪里;第三步怎样让那些孩子也能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第四步将孩子们对他们的关爱凝聚在XXXXXX上,送给他们。

  情感智慧理论,不仅体现了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创作,而且还让我更好的关注到了儿童的心理状况,了解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三、评价

  营造良好的情感交互环境,以保护儿童的积极情感为前提,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

  在孩子的绘画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而使画画无法进行下去,而我尽可能的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没有负担与压力的环境,有针对性的加以评价,并鼓励,引导他们解决难题,大胆的画下去。

  当然除了过程的评价,还有对结果的评价,把教师评与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班展评,父母帮评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幼儿的参与度,也使幼儿在评价过程中听到多方评价的声音,与便幼儿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将孩子们的作品展出用于教室环境布置,也能起到无形中传达成人对他们活动成果的重视和肯定作用。

  21世纪的儿童应该是活泼开朗,合作,宽容,懂得付出感情,关心别人的一代,让我们为培养有健康情感品质的新时代幼儿,继续在情感教育的领域中不断努力。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