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公平观(2)

2010-09-20  |  

  ⒉教育公平只是一种理念和追求。

  很多教师也是十分重视教育公平,也在一直尝试进行公平教育。但是现实中,社会大的客观环境、家长的态度、幼儿园的资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而且对于新观念的实施也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总结,故而很多教师都会出现这样的感慨“教育公平是好东西,但是实施却很难,只能作为一种理想中的观念和追求罢了!”那么,现实中自然也就出现了一些观念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这种误区的出现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但是不能成为我们空谈的借口。

  ⒊因材施教就等于差别对待。

  因材施教在三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时就深刻揭示了它的内涵:一、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掌握其心性特点;二、根据掌握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三、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现实中,教师真正做到的是差别对待,很难去理解因材施教的前提,掌握学生的心性特点。很多教师都只是进行着“想当然”的教育。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给了一个气质属于抑郁质的儿童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你还想获得积极表现,希望依次来激励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科学理解因材施教,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不能仅仅简单进行差别教育。

  ⒋追求同步化忽视个别差异。

  幼儿园教育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基础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在教育教学评价中也不必面临着经常考试和应试的压力。教师一般都会有很自由的空间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等。但是,班级教学自从夸美纽斯论证实施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同步性与差异性的矛盾争论始终没有休止过。当然,幼儿园教育中,既然是班级教学,当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可能更多的是严格按照年级的月教学计划,不能很好的兼顾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其实幼儿园教育阶段,正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理想和最佳的创新阶段。如果幼儿园的教育走向了“小学化”,那将是我们真正教育的最大的失败。幼儿教师一般来说无论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素养都要比较扎实的,幼儿教育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会贯穿于游戏之中,所以笔者认为真正理想中素质教育最好的蓝本就在这里。如果教师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那么教育的质量就会大大受损。

  ⒌心理偏见与不良暗示性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这种偏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公平性。这种偏见很多是客观的,我们不能说绝对的消除,但要极力的去回避。教师出于个人原因而偏好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是在各个层次的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另外,教师也对基础好、以往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与更多关注与期待,用学生的话来形容,就是“老师喜欢好学生,不喜欢成绩差的”。对于一些教师对不同幼儿的期待以及眼神交流都会影响着幼儿学习课堂效果。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目光中的教育力量是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清楚的,也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