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同志的无限关心。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4个字。
2.能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正确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5.了解长征中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从而对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
2.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一点的了解,之前也学过长征的课文。因此,对这样的课文不陌生。课文中感动人的场面学生还是有很大触动的。对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为题目?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等一些问题。这些需要学生认真的读文,从文中找到答案,教师要根据学生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
教学方法:
由课题入手质疑,读书与课外资料相结合,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情感。
教学理念:
本文课题含义深刻,设计教学首先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金色”一词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指导细读,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体会老班长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阅读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汉语拼音使学生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使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写法。
3.理解词意。重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什么叫“青稞”(kē)?
相关文章: | ◇ 人教:《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二 | ◇ 人教: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
◇ 人教:《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一 | ◇ 翼教:《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