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2012-03-14  | 教学 设计 千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得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1)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板书质量)
  (2)启发你有什么发现呢?
  (3)互补①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②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揭题
  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师还注意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引入“质量”这一名词。)

  (二)自主求知
  1.交流自学收获,获取基础知识。
  (1)出示自学引导题(实物展台)。
  ①你能找到重1千克和1克的物体吗?
  ②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③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吗?
  (2)互学。
  ①通过观察包装袋,我知道了1袋盐重500克,2袋盐正好重1千克。通过询问父母,我知道了1枚2分硬币正好重1克。(选择学生的调查结果适当板书)
  ②通过看书,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质疑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多少个1克才相当于1个1千克?)
  ③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教师教读→学生练写→用字母表示关系式)
  (评析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通过对课前自学的反馈,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基本知识点初步了解,为下面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三个问题,指向明确,便于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克服了学生预习时的盲目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独立实践体验,初步建立概念。
  (1)掂一掂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约重1千克?哪些物体约重1克?
  (3)评一评其他物体是否约重1千克或1克?(对应板书)
  3.小组实践体验,明晰质量概念。
  (1)质疑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
  (2)(实物展台)出示各种秤的图片台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
  (3)询问你们用过天平和台秤吗?
  (4)互补。
  ①天平称较轻物体,台秤称较重物体。
  ②天平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指针指中间,两边才平衡。
  ③台秤:1大格表示1千克,1小格表示100克。(说明均为8千克台秤)
  (5)(实物展台)出示活动报告单
                估一估、称一称
  ①( )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②      一枝铅笔 一本字典   50颗花生  一个土豆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先请同学们估一估每种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称量时大家要互相帮助,小组长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称的机会,称完后及时做好记录。
  ③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④请1组学生上台,(实物展台)展示4人活动报告;组织学生互评。(a?贝蠹叶晕颐堑谋ǜ嬗惺裁纯捶??b?蹦奈煌?学估计得比较接近?c?彼?们的称量结果准确吗?d?蔽?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评析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活动组织颇具匠心,先悉心体会1千克和1克,再进行小组间的操作与交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自主获得对质量的理解和感悟。这看似繁多的活动内容,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质量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是一个成功的活动组织案例。)
 (三)总结回顾
  1.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看书。
  2.交流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的吗?
  4.评价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呢?
  (评析总结过程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整合,也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树立对待学习的正确情感与态度。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均能克服数学教学中的非数学活动倾向,有效地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监控,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情感的和社会性的发展。)

  (四)运用拓展
  1.第20页第1题(1)独立尝试填写;(2)反馈。(这两个台秤有什么不同?)
  2.第20页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实物展台)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图片)
  (1)一个乒乓球重1();(2)一袋洗衣粉重1();
  (3)1管牙膏重100();(4)一个小朋友重23()。
  4.(机动)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1)独立思考。
  (2)请持不同答案的若干学生上台,分组开展互辩。
  (3)达成共识物体的大小决定不了物体的质量。
  5.布置作业完成第20页实践活动。
  (评析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练习时,总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产生共鸣。构建在“自悟”基础上的交流更利于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考查、自我校正习惯的培养。)
  板书设计
                  质量
       质量单位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约重1千克的物体
              克 g                      约重1克的物体
             ……        
                     
                                 

〖教学反思〗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质量概念?这是我在设计本课时,着力思考的两个问题。
  本课,我为学生准备了称量工具,让学生带来了食盐、硬币、花生、苹果等很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质量的理解分为“模糊→初感→明晰”三个阶段,使之落到了实处。在设计本课时,没有将操作活动按传统方式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前,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调查,感受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1千克=1000克”以及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这样的基本知识,这样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大课堂和课本的工具作用。开始,先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学,再独立掂两袋盐、一枚硬币,使学生的认知由模糊逐步向清晰过渡;接着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估一估、称一称的操作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量,体验到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于在设计时,删减了一些称量食盐、硬币和关系推导等环节,给学生的操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活动开展相对集中。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交流得充分,操作得也很充分,出色地完成了教师预定的任务。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玩”得尽兴,的确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
  值得改进的是在天平和台秤的使用上,讲解略显仓促,学生一时不能很好地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如果课前教师能拿出时间进行专门、细致的讲解、操作,活动的效果会更好些。
                             点评人朱菊(江西省九江市教研室)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摘要: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
相关文章北师大:《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一)北师大:《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
北师大:《有多重》说课稿(二)北师大:《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
沪教版三上《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三上《四边形》教案
人教实验版《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冀教版三上《乘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可能性》练习题
青岛版新教材三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