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氏献璧》相关资料

2015-02-05  | 和氏 和氏璧 李斯 

  漫说“和氏璧”的下落

  “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对和氏璧的最终下落,却知者甚少。最早记录和氏璧的是《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未雕之朴玉)于荆山,两次献给楚厉王。厉王认为是石,砍去了卞和两只脚。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下,乃至泣血。楚文王奇其事,命玉工剖石,果然得玉,即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这一含泪带血的奇特经历,昭示了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是多么艰难。和氏璧后来由楚国流传到赵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随着秦统一六国,和氏璧也由楚国流传到秦国,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录异记》说:岁月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卞和得之献其玉,后入赵、献秦、始皇统一天下琢为受命玺。元崔?在《进玺笺》中也说秦始皇将和氏璧作成方四寸的金,命李斯篆文,孙寿刻字,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说明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玺成了皇权的标志。

  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始皇死后,玉玺传给二世胡亥。胡亥死,子婴立,“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刘邦建立西汉,将子婴奉上的玉玺作为自己的玺印佩戴,且世代传授,号曰“汉传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人向太后索取传国玺。太后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王莽得到玉玺粉墨登场,可惜短祚而终。传国玺自又归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东汉末战乱,群雄逐鹿,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以后玉玺经魏再传于晋。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隋灭,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携玺及部分皇室人员流亡突厥。唐贞观四年,萧后携玺归唐。唐末,玉玺为后梁朱温所得,传于后唐。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知下落。此后文献不见记载。入宋以后到清朝,有多次传国玺复出的传闻。但这都是民间伪造仿刻之作,官吏借此以讨好皇帝罢了。清乾隆三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进贡所谓“传国玉玺”一方,玉色黝黑,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隆一看便知是“前代好事者仿刻”,视作玩好旧器,收入宫中。据说此玺清亡时仍在,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氏献璧”相关资料》摘要:国,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录异记》说:岁月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卞和得之献其玉,后入赵、献秦、始皇统一天下...
相关文章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练习题北师大:《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练习题(三)词四年级下册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相关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教学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给予树》教学实录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给予树》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