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2015-02-07  | 维也纳 工具性 教学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文本本身的魅力,过于注重音乐的力量。除此之外,有如下几点粗浅认识:

  1、从课文中挖掘课程资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抓住课文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而课文当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要教师进行剖析的,教师应该选择与课文中心紧密结合,同时又能够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文字重点分析。“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这句话,从人文性上讲,直接点明了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在城市建筑上所体现出的音乐气息;从工具性上来讲,这句话的语言文字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把这句话放到全文来看,则体现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这是六年级学生习作年段训练的重点,而且从这句话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掌握了这句话,便于学生在对下文许多细节之处学习时进行迁移式的理解。因此,这句话应该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进行精心地设计,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更高层面的领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对于陌生的城市维也纳的认识,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搭建桥梁,让学生由此岸通向彼岸。“此岸”是什么?“此岸”就是学生是学生能够观察到的、表象的事物。“彼岸”是什么?“彼岸”就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那“桥梁”又是什么?“桥梁”则是学生实际生活和课文内容之间的共通之处。从儿童心理学来看,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其思维发展进入形式转换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够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这也使我们相信,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桥梁”到达“彼岸”,引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共鸣,也就是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下,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寻找到合适而贴切的“此岸”和“桥梁”。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摘要:作年段训练的重点,而且从这句话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掌握了这句话,便于学生在对下文许多细节之处学习时进行迁移式的理解。因此,这句话应该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进行精心地设计,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更高...
相关文章《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练习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三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花的话》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