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学探究中学生研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3)

2016-04-06  |  

  误区三:“技能训练”过于机械,交流开放性不强

  技能型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主要是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对于这类活动的研讨往往不够重视,认为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熟能生巧,只要让学生按照规范机械化训练就行了。殊不知对实验仪器的新鲜感已经完全主导了学生的思想,他们希望尽快的去驾驭眼前的仪器,根本无心再听老师对各项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喋喋不休。这导致学生在初次使用仪器、工具时形成了错误方法或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专制的课堂氛围是技能型实验教学中的顽疾。学生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问和新奇想法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抑制,甚至被扼杀。因为在“老师讲,学生做” 的模式下,学生之间没有开放的交流空间,再多的重复训练,也难以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规范操作。缺少交流、研讨的技能训练也会使得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停留在操作层面,难以应用于实际情况。

  二、几种典型探究活动的研讨策略

  根据以上误区分析,提高研讨实效性需要灵活组织交流形式,丰富、深化交流内容,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由于课型不同,研讨形式的组织,研讨重点的制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研讨过程中的调控力度也有轻重。探究活动可以分为“现象描述”、“数据分析”、“技能训练”等几种典型。提高研讨的实效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探究活动类型制定相应的策略。

  策略一: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丰富表达形式

  观察实验的研讨焦点主要集中在实验现象或者活动体会的描述和整理、归类。由于实验现象本身的直观性,所以在交流研讨中实验现象的表述也应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纯粹以文字形式记录和用语言表述不仅枯燥、抽象,而且不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表格数据、文字图画、图形图像、实物标本都可以作为观察活动中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的载体。

  在第二次执教《油菜花开了》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将已完成的记录单粘贴到教室展示区,然后自行参观、交流,如果对活动结果有分歧就直接进行二次观察。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油菜花各部分结构的数量已经较为统一,并且吸收了全班同学对各部分结构特点的观察所得。教师只需为学生的争议针对性释疑,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交流的质量。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