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科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3)

2016-04-06  |  

  疑案案例(三): 《月相变化》的教学

  问题描述:《月相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认识到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认识到月相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小学生对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有一定难度,其实这在初、高中学习时也是最突出的难点。

  原因分析:按照教材安排让学生剪看到过月相及给剪下来的月相排序的活动,一方面由于学生程度不一,另一方面学生课前虽然看到月亮,但对不同月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概念比较模糊,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教学策略: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提前让学生进行上半个月(天气原因可以拉长)的观察记录(见图1),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教师持续跟踪学生的观察及记录,在观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方法。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舍去剪月相的环节。在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教学定位放在对前半个月的观察小结和对后半个月的进一步观察指导上。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排出上半月的月相的大概位置和高度(见图2),并作出合理解释,进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执教生命世界(种凤仙花、蜗牛等)、长期观察或容量过大等课例时,教师可以对教材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切调整。但《科学》教材凝聚着广大专家理论与实践的心血,这些内容的编排是以反复研究与为基础的,所以,“活用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简单的“用教材”很可能会使教学设计缺乏结构性逻辑性和层次性。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编排了一组具有强烈思维层次性的探究活动,对材料的结构要求特别高,准备十分困难,有些教师就删去了其中的一两个活动,导致学生的认识不完整,削弱了教材的教学功能。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